时间: 2025-05-04 11: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3:21
卜算子·晚春即事
作者: 叶恭绰 〔清代〕
镜底失微波,静里心香袅。
一枕西窗听晚莺,碎梦知多少。
露重柳依廊,风软萍浮沼。
欲向青林觅坠芳,一蝶酣春小。
在镜子底下看不见微波荡漾,静静的心中飘散着香气。一边靠着西窗听着晚间黄莺的歌唱,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碎梦。露水沉重,柳树依偎在走廊上,微风轻柔,浮萍在水面上漂浮。想要在青翠的树林中寻找坠落的花瓣,一只蝴蝶在春天的小花上沉醉。
叶恭绰(约1660-约1730),字子文,号秋石,清代诗人、书法家,因其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和春日情怀而受到赞誉,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卜算子·晚春即事》创作于清代,正值春末,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宁静与美丽,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此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卜算子·晚春即事》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受到读者的喜爱。诗开篇以“镜底失微波”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接着,借助“心香袅”和“一枕西窗听晚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诗中“露重柳依廊,风软萍浮沼”更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春天的温柔气候与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的悠然自得与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以“一蝶酣春小”收束,全诗在轻盈的气氛中结束,意象恰到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
整首诗在音韵和用词上都显得极为考究,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深情眷恋,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诗人的文人雅趣和人生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春天的美好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镜底失微波”意指什么?
A. 心情的波动
B. 内心的宁静
C. 外界的喧闹
“欲向青林觅坠芳”中“青林”象征什么?
A. 老树
B. 青翠的树林
C. 干枯的树木
诗中提到的“蝴蝶”象征的是?
A. 自由
B. 爱情
C. 短暂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