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0: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0:57
黄芦瑟瑟送扁舟,千里江天一叶浮。
山影忽随云气涌,浪花寒迸月光流。
宫亭接食传神鸟,沙渚随波浴野鸥。
此际篷窗舒远眺,匡庐真面已全收。
黄芦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送走一只小船,千里江面上,只有一叶孤舟在浮动。
山的影子突然随云雾流动,浪花在寒冷的月光下迸射。
宫殿亭台上,神鸟传递着美味,沙洲上,野鸥在波浪中嬉戏。
此时,我在篷窗前舒展视野,匡庐的真面目已尽收眼底。
翁端恩(1759年-1818年),字子弼,号岱庐,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夜渡鄱阳湖》创作于翁端恩游历之时,描绘了夜晚渡过鄱阳湖的情景,表现出他对湖光山色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开篇“黄芦瑟瑟送扁舟”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黄芦随风摇曳,仿佛在为小舟送行,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灵动。接下来的“千里江天一叶浮”更是将视野扩展,给人一种浩瀚无边的感觉,孤舟在无尽的江水中显得格外渺小,喻示着人生的孤独与渺小。
“山影忽随云气涌”一句,山影的流动与云气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变幻莫测,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同时,浪花的寒冷与月光的流动形成一种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动感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宫亭接食传神鸟”的意象,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沙渚随波浴野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到个人,诗人通过篷窗远眺,匡庐的真面目尽收眼底,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又通过个人感受传达出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翁端恩深厚的诗歌造诣。
整首诗以夜渡鄱阳湖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生哲思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情感基调。
诗中“黄芦瑟瑟送扁舟”中的“瑟瑟”意味着什么?
“千里江天一叶浮”中的“一叶”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匡庐”指的是哪个著名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