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仙人台》

时间: 2025-05-01 08:47:20

诗句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47:20

仙人台

作者: 程虞卿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


白话文翻译:

在秋末的时候,我登上千山,轻轻地走到最高的山顶。
晴朗的天空映照着香岩,层层塔影映衬着周围的美景。
我俯视远方的滔滔大海,海上的气息让人感到一丝寒冷。
传说中有位仙人,常常在此与人对弈,品茗聊天。
石坪上仍有零星的露水,鹤鸣声在清晨中提醒我。
我在这里读《招隐篇》,千峰之上显得宁静而悠然。
仙人终究未曾到来,空荡荡的台上映出我孤独的身影。
古寺的钟声铿锵悦耳,天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脖颈。


注释:

  • 蹑足:小心翼翼地走。
  • 霁色:雨后明朗的天空。
  • 香岩:指香气四溢的山岩。
  • 沧波:形容大海的波浪。
  • 酌清茗:指品尝清茶。
  • 招隐篇:这是东晋陶渊明的诗篇,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 铿飞钟:古寺的钟声响亮清脆。

典故解析:

  • 仙人:在中国文化中,仙人象征着高洁、超脱的境界,常被描绘为隐居于山林,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 对弈:指棋局对弈,象征着高雅的娱乐方式和智者之间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虞卿,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末,诗人登高望远,思绪飞扬,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仙人台》通过描绘秋末登山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仙人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即以“秋末登千山”引入,带领读者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壮丽,山的高峻与远望的阔大。接着,诗人用“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描绘出清新的景象,展现了晴空与山间塔影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在俯首瞧向远海时,诗人捕捉到了海气的寒意,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与“仙人竟不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彰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描绘了诗人秋天登山的情景,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
    2. 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通过清新的天色和层叠的塔影,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景象。
    3.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俯视大海,感受寒冷的海气,暗示内心的孤寂。
    4. 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提及仙人的传说,表达理想与真实的对比。
    5.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自然的细节描写,渗透着宁静与清幽。
    6. 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引用陶渊明的作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现实的孤独感,暗示对理想的渴望未能实现。
    8. 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结尾回归自然,表达出一种宁静的思考与感受。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千山:象征着高远与超脱。
  • 香岩:代表着清新与宁静的环境。
  • 沧波:象征着广阔与深邃。
  • 仙人:象征着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 古寺: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人”象征什么?
    A. 高洁与超脱
    B. 现实中的人物
    C. 对弈高手

  2. “我读招隐篇”中提到的“招隐篇”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3. 诗中“空台吊孤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宁静之美。

诗词对比:

  • 比较程虞卿的《仙人台》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多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孤独感,而后者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华诗词精华》
  • 《隐逸文化与中国古诗》
  • 古诗词相关文献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冰玉堂 缺题 棠梨 莼菜 芙蕖 缺题 缺题 和观莲 玉兰 题画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齐次多项式 光阴荏苒 铭飨 同恶相救 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祸不单行 重弹老调 三调 掌门人 言行相符 髟字旁的字 倨傲无礼 包含黥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