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乐应诏诗》

时间: 2025-05-02 01:32:25

诗句

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

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

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

递奏岂二八,繁弦非一两。

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

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

轻尘已飞散,游鱼亦翻荡。

恩光实难遇,咏言宁易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2:25

原文展示:

观乐应诏诗 王暕 〔南北朝〕

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 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 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 递奏岂二八,繁弦非一两。 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 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 轻尘已飞散,游鱼亦翻荡。 恩光实难遇,咏言宁易放。

白话文翻译:

赵地的瑟琴发出清脆的声音,秦地的筝乐器凝聚着飘逸的音响。 乐曲参差不齐地演奏着九夏的曲调,依依不舍地分奏着四上的旋律。 乐声随风环绕在金梁之上,云彩映照在珠网之中。 乐曲的交替演奏岂止是二八之数,繁复的弦音不止一两处。 有幸参与东郭的吹奏,侧身陪伴在南风的欣赏之中。 忘记了味道,只觉得声音铿锵有力,和谐的旋律让人俯仰之间感到愉悦。 轻尘已经飞散,游鱼也在水中翻腾。 恩光实在难得遇见,咏唱之言岂能轻易放下。

注释:

  • 赵瑟:指赵地的瑟琴,瑟是一种古代弦乐器。
  • 秦筝:指秦地的筝乐器,筝是一种古代弹拨乐器。
  • 九夏:古代乐曲名,代表多种乐曲。
  • 四上:古代乐曲的分类,代表不同的乐曲风格。
  • 金梁:指宫殿中的金制横梁,这里指宫廷。
  • 珠网:指宫殿中的装饰,如珠帘等。
  • 二八:指十六,这里指乐曲的数量。
  • 东郭吹:指在东郭(地名)的吹奏活动。
  • 南风赏:指南风的欣赏,比喻在宫廷中的享受。
  • 忘味:指忘记了食物的味道,专注于音乐。
  •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餐和:指享受和谐的音乐。
  • 俯仰:指身体的动作,这里指心情的愉悦。
  • 恩光:指皇帝的恩宠。
  • 咏言:指吟咏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暕,南北朝时期的文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音乐修养。这首诗是他在宫廷中应诏观乐时所作,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音乐艺术的高度发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王暕应诏观乐时所作,应诏诗是古代文人在受到皇帝召见或参与宫廷活动时所作的诗歌,通常用来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对宫廷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宫廷音乐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宫廷文化的繁荣。诗中“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描绘了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则表现了乐曲的多样性和演奏的复杂性。“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音乐与宫廷建筑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表达了作者对参与宫廷音乐活动的荣幸和喜悦。“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则体现了音乐对人的心灵的影响,使人忘记了物质享受,专注于音乐的和谐与美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宫廷音乐的魅力和作者的艺术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赵地的瑟琴发出清脆的声音,秦地的筝乐器凝聚着飘逸的音响。这里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乐器,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
  2. “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乐曲参差不齐地演奏着九夏的曲调,依依不舍地分奏着四上的旋律。这里描述了乐曲的复杂性和演奏的技巧。
  3. “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乐声随风环绕在金梁之上,云彩映照在珠网之中。这里通过生动的意象,将音乐与宫廷建筑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视觉美感。
  4. “递奏岂二八,繁弦非一两”:乐曲的交替演奏岂止是二八之数,繁复的弦音不止一两处。这里强调了乐曲的丰富性和演奏的复杂性。
  5. “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有幸参与东郭的吹奏,侧身陪伴在南风的欣赏之中。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参与宫廷音乐活动的荣幸和喜悦。
  6. “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忘记了味道,只觉得声音铿锵有力,和谐的旋律让人俯仰之间感到愉悦。这里体现了音乐对人的心灵的影响,使人忘记了物质享受,专注于音乐的和谐与美妙。
  7. “轻尘已飞散,游鱼亦翻荡”:轻尘已经飞散,游鱼也在水中翻腾。这里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活力。
  8. “恩光实难遇,咏言宁易放”:恩光实在难得遇见,咏唱之言岂能轻易放下。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恩宠的感激和对诗歌创作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赵瑟含清音”中的“含”字,比喻瑟琴发出的声音如同被含在口中一般清脆。
  • 拟人:如“秦筝凝逸响”中的“凝”字,拟人化地描述了筝乐器发出的声音如同被凝聚一般飘逸。
  • 对仗:如“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中的“赵瑟”与“秦筝”,“含清音”与“凝逸响”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宫廷音乐的美妙和宫廷文化的繁荣。通过描绘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乐曲的多样性和演奏的复杂性,以及音乐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宫廷音乐的欣赏和对皇帝恩宠的感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赵瑟、秦筝、九夏、四上、金梁、珠网、东郭吹、南风赏、铿锵、餐和、俯仰、恩光、咏言。
  • 详细解释:赵瑟和秦筝代表了不同地域的乐器,九夏和四上代表了乐曲的多样性和演奏的复杂性,金梁和珠网代表了宫廷建筑的华丽,东郭吹和南风赏代表了宫廷音乐活动的荣幸和喜悦,铿锵和餐和代表了音乐的和谐与美妙,恩光和咏言代表了皇帝的恩宠和诗歌创作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A. 瑟琴和筝乐器 B. 瑟琴和琵琶 C. 筝乐器和琵琶 D. 瑟琴和笛子

  2. 诗中“参差陈九夏,依迟分四上”描述的是什么? A. 乐曲的简单性 B. 乐曲的复杂性 C. 乐曲的单调性 D. 乐曲的重复性

  3. 诗中“从风绕金梁,含云映珠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4. 诗中“幸叨东郭吹,侧陪南风赏”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愤怒 C. 荣幸和喜悦 D. 失望

  5. 诗中“忘味信铿锵,餐和终俯仰”体现了音乐对人的什么影响? A. 物质享受 B. 心灵影响 C. 身体动作 D. 视觉美感

答案:

  1. A
  2. B
  3. A
  4. C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听筝》(李端):这首诗同样描绘了筝乐器的声音特点,与王暕的诗有相似之处。
  • 《琵琶行》(白居易):这首诗通过琵琶的演奏,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演奏者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观乐应诏诗》与《听筝》:两首诗都描绘了乐器的声音特点,但王暕的诗更注重宫廷音乐的复杂性和演奏的技巧,而李端的诗则更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
  • 《观乐应诏诗》与《琵琶行》:两首诗都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但王暕的诗更注重宫廷文化的繁荣,而白居易的诗则更注重演奏者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音乐史》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宫廷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 送杜侍御赴上都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 送靳十五侍御使蜀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冬末送魏起居赴京 送苏郎中绾出佐荆州 送魏骑曹充宇文侍御判官分按山南 送周判官往台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逆天背理 黑字旁的字 旡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公大夫 有案可查 朽落 女字旁的字 包含盎的词语有哪些 底子 起承转合 素不相识 骏珍 青纯 赤字旁的字 兴役动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