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钓叟》

时间: 2025-05-04 00:32:21

诗句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21

诗词名称: 钓叟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白话文翻译:

这块田从未耕作,土地也没有被耕耘,
谁能像我这样悠闲自得呢?
我用底下的东西做鱼饵,一次抬起钓竿就能钓到一条鱼。

注释:

  • :指田地,耕种的土地。
  • 不曾:没有。
  • :用锄头耕作。
  • 闲散:形容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状态。
  • :指自己。
  • 底物:水底的生物或食物,指做鱼饵的材料。
  • 香饵:香味的鱼饵。
  • 抬竿:指钓鱼时抬起钓竿。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著名典故,但通过描绘钓鱼的情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向往与闲适生活的追求。钓鱼在古代常被视为一种隐逸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33年),字景阳,号山人,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钓叟》创作于杜荀鹤晚年的隐居生活中,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展现了他追求宁静与闲适的心境。

诗歌鉴赏:

《钓叟》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钓鱼者的闲适生活,诗中描绘了一幅恬静自然的田园图景。开头两句“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直接表明了作者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对世俗事务的淡漠。诗人以“渠”自喻,表现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渠将底物为香饵”,则展现了钓鱼的细节,暗示着即使在这种悠闲的生活中,作者依然与自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最后一句“一度抬竿一个鱼”简洁有力,完美地传达了钓鱼的乐趣与成就感,并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钓鱼的情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田不曾耕地不锄:直接表明诗人对农耕的无兴趣,强调他与世俗生活的脱离。
  • 谁人闲散得如渠:表达了诗人对自我闲适状态的自豪,疑问句增强了强调的效果。
  • 渠将底物为香饵:用水底的生物做鱼饵,展示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一度抬竿一个鱼:简洁明了,表现了钓鱼的乐趣与轻松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和第二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渠”用作自称,体现了作者对自我状态的认同和自豪。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生计。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收获。
  • :象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田不曾耕”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勤奋耕作
    • B. 诗人对农耕的无兴趣
    • C. 诗人生活贫困
      答案:B
  2. 诗人用什么作为鱼饵?

    • A. 麦子
    • B. 水底的生物
    • C. 面包
      答案:B
  3. “渠”在诗中指代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田地
    • C. 钓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的作品,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和自然之美。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的词,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钓叟》与《渔歌子》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与水相关的生活,但《钓叟》更强调个人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而《渔歌子》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相和歌辞。楚妃叹 相和歌辞。江南曲 横吹曲辞。关山月 送许处士 答鄱阳客药名诗 书怀寄王秘书 古苑杏花 南归 夜到渔家 湘江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周阿 凤女台 功完行满 朽木难彫 鹤鸣之士 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卓乎不群 建之底的字 包含壅的词语有哪些 选民 玉折 率开头的成语 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郤诜丹桂 鹄面鸠形 言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