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3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2:47
踏红重到碧山堂,叹息音容未渺茫。
佳句壁间枯落墨,小松阶下惨成行。
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
犹是旧游风月地,孤灯夜雨照凄凉。
重新踏上红色的地面,来到碧山堂,
不禁叹息,昔日的音容已经变得模糊。
曾经的佳句,如今在墙上枯萎的墨迹,
小松树下,悲惨的落叶成行。
少孙敢于追随龙门的末尾,
而后来的郑氏却常常依偎在马帐旁。
这里仍是旧日游玩的风月之地,
孤灯下的夜雨映照着我的凄凉。
作者介绍:韩菼,清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丽脱俗,常以抒情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感怀昔日风华的基础上创作而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缅怀。同时,诗中提到的碧山堂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承载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思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感慨。开篇“踏红重到碧山堂”,便以行动引入,带领读者跟随诗人的足迹,回到那个承载记忆的地方。叹息声中,不仅有对昔日音容的缅怀,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第二联中的“佳句壁间枯落墨”,用壁上的墨迹象征着诗人往日的创作与灵感,如今却已成枯败,令人唏嘘。小松阶下的“惨成行”,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第三联提到的“少孙敢附龙门末,后郑常依马帐旁”,则通过对比展示了历史的更替,少孙的勇敢与后郑的依附,反映出人们在历史潮流面前的无奈与选择。
结尾“孤灯夜雨照凄凉”,一灯一雨,营造出孤独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意的凄凉感。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辅以细腻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刻思考与无尽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与比喻,如“孤灯夜雨”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佳句壁间”则是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踏红重到碧山堂”中的“红”可以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小松”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韩菼的这首诗在情感表现上更加细腻,主要集中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旧日的怀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强调对家国的思念与对时局的忧虑。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韩菼《被命修一统志先师司寇公完书也感而有作三首 其三》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