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5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8:26
乘兴忽相招,僧房暮与朝。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
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
兴致勃勃地相邀而来,在僧侣的房子里度过了黄昏与清晨。
雪水融化,树木变得湿润,沙地上昏暗中只亮着一盏灯。
竹子之外是低矮的山上塔,藤蔓之间隔着小桥。
回家时如同有些懒惰,世俗的烦恼已然消散。
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常描绘北国风光和边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雪后,描绘了一次与友人、僧侣相聚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雪后与群公过慈》是一首描写雪后与友人聚会情景的诗。诗的开篇用“乘兴忽相招”,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兴致勃勃地与友人相聚,仿佛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诗中提到“僧房暮与朝”,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逸的气氛。随着雪的融化,树木湿润,环境的变化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既有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竹外山低塔,藤间院隔桥”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山、塔、桥等自然与建筑的结合,体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归家如欲懒,俗虑向来销”则以一种淡淡的惆怅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释然与超脱,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是岑参诗歌中的一颗明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烦恼的释然,传达出一种闲适、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雪融双树湿”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归家如欲懒”表达了诗人回家的心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