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时间: 2025-08-09 04:21:34

诗句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

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

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4:21:34

原文展示: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

白话文翻译:

我还未曾见到你,早已听说你的名声,你的清丽辞藻确实出类拔萃。就像遇到祢衡那位隐士,似乎看到了鲍勃那位参军的风采。梦中隐约看到巴山的细雨,家乡的云彩连绵在汉水上。慈爱的母亲思念自己的儿子,几度泪湿了她的裙子。

注释:

  • 未识:未曾见到。
  • :确实,的确。
  • 祢处士:指祢衡,汉代著名的隐士,才华横溢。
  • 鲍参军:指鲍照,汉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才华与风采著称。
  • 梦暗:梦中朦胧的。
  • 巴山:指巴楚地区的山。
  • 慈亲:慈爱的母亲。
  • 泣沾裙:流泪湿了裙子,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子美,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出生于河西走廊一带。他的诗歌多描绘边塞风光与战士的生活,情感真挚,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岑参得知李校书前往汉南拜亲的消息时,表达了对李校书的赞美与对母亲思念之情的共鸣。反映了社会对文人的重视以及亲情的深厚。

诗歌鉴赏: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以清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开篇的“未识已先闻”表明了对李校书的崇敬和早有耳闻的印象,接着用“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将李校书与两位历史名士并列,突显其才华出众。接下来的描述“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则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诗中“慈亲思爱子”一句尤为动人,展现了母亲深情的思念,几度泪湿裙子,生动地传递了情感,令人感同身受。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多的是对母亲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人性中的柔软与真挚,体现了亲情的力量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识已先闻:表达对李校书的仰慕之情。
  • 清辞果出群:赞美其文采出众。
  • 如逢祢处士:将其与著名隐士相提并论。
  • 似见鲍参军:同样以历史名人作比较,显示其才华。
  • 梦暗巴山雨:用梦境描写故乡的雨景,增添思乡情。
  • 家连汉水云: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象。
  • 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深切表达母亲的思念与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校书比作祢衡和鲍照,突显其才华。
  • 对仗:如“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对母亲思念的描绘,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文人的情怀,反映出唐代社会对文化和家庭的重视。

意象分析:

  • 巴山:象征故乡与思念。
  • 汉水:代表家乡的文化与情感纽带。
  • 慈亲:体现亲情的温暖与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祢处士”指的是谁? A. 李白
    B. 祢衡
    C. 白居易
    答案:B

  2. “几度泣沾裙”中的“泣”指代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3. 诗中描述的“家连汉水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思乡之情
    C. 战斗的场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岑参的边塞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表达思乡与壮丽景色上有相似之处,但岑参更强调人与亲情的关系,王之涣则更注重风光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岑参诗选》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过涧歇 其一 过三十九涧,逾襄王岭,入罗岕 过涧歇 海棠 过涧歇近•岷江舟中,和屯田 过涧歇近 夜闻邻歌声,用耆卿韵 过涧歇 过涧歇 过涧歇 鹦鹉洲吊祢处士 过涧歇 过涧歇 显德寺前看枫叶 过涧歇 暨阳秋城晚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寻瑕伺隙 玉带版子 见说 砌词捏控 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移风改俗 耂字旁的字 皂舆 规范化 风字旁的字 辛心 砥砺名行 里字旁的字 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石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