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太息》

时间: 2025-07-26 13:29:16

诗句

书生忠义与谁论?

骨朽犹应此念存。

砥柱河流僊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3:29:16

诗词名称: 太息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书生忠义与谁论?
骨朽犹应此念存。
砥柱河流僊掌日,
死前恨不见中原。

白话文翻译:

书生的忠义,能和谁来讨论呢?
即使骨头朽烂,心中仍然怀念这一点。
如同砥柱支撑着河流,仙人把握着日月,
临终时的遗憾,是无法见到中原的。

注释: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指有志向的士人。
  • 忠义:忠诚与正义。
  • 骨朽:指身体衰老、腐朽。
  • 砥柱:比喻支撑的力量。
  • 河流:指河水,象征时间与历史。
  • 僊掌:指仙人掌控。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象征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典故解析:

  • 砥柱河流:这个典故出自《庄子》,比喻坚守道义、支撑大局的人。
  • 中原:历史上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与情怀。
  •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宋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他的作品深受时代影响,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诗歌鉴赏:

《太息》揭示了书生对于忠义的深刻思考。开篇以“书生忠义与谁论?”引入,表现出对忠义的孤独感和无奈。陆游用“骨朽犹应此念存”表达了即使在生命的尽头,忠义的信念仍然存在,显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接着,“砥柱河流”一语,将忠义比作支撑河流的砥柱,体现了理想的坚定与力量。最后一句“死前恨不见中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遗憾,暗示了他无法实现的壮志未酬,情感沉重而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书生忠义与谁论?”:质疑忠义的价值与讨论的对象。
    • “骨朽犹应此念存。”:即使身体衰老,忠义的信念依然坚守。
    • “砥柱河流僊掌日。”:比喻忠义如砥柱一般坚定,支撑着历史的长河。
    • “死前恨不见中原。”:表现对国家未能复兴的强烈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忠义比作支撑河流的砥柱,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忠义的坚守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体现了陆游作为士人的担当与理想。

意象分析:

  • 书生:象征忠诚与理想。
  • 骨朽: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砥柱:象征坚定不移的信念。
  • 中原:代表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陆游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中原”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国家繁荣
    • C. 自然景色
    • D. 个人理想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忠义与遗憾
    • C. 爱情
    • D. 自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太息》与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景物抒发情感。两者在风格上都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宋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晓雨 惠别 水仙花叶如金灯而加柔泽花浅黄其干如萱草秋 三月一日马令送花 冬日书事二首 宫人斜 听鸣禽 福昌官舍后绝句十首 感遇二十五首 其四 淮上夜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鬻矛誉楯 凵字底的字 麦字旁的字 鼎鼎有名 韦字旁的字 楷则 无可比象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直接了当 壹再 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冷然 引狼拒虎 隳肝尝胆 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