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阳景三绝》

时间: 2025-05-02 20:34:18

诗句

孤峰独耸接云间,砥柱中流岂等閒。

日月每从眉上过,乾坤祇在海中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4:18

原文展示:

孤峰独耸接云间,
砥柱中流岂等閒。
日月每从眉上过,
乾坤祇在海中山。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高峰直耸入云间,
就像是大海中的支柱,岂能轻视。
日月的光辉总是从我眉头上掠过,
而天地间的壮丽景色却只在海洋和高山之间。

注释:

  • 孤峰:独立而高耸的山峰。
  • 砥柱:支撑的柱子,这里比喻山峰的巍峨。
  • 岂等闲:岂能轻视,强调事物的重要性。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光明。
  • 乾坤:宇宙、天地的象征。
  • 祇在:只在,表示一种限定。

典故解析:

“砥柱中流”出自《庄子》,原意指支撑大海的柱子,后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伟大的志向与坚定的立场。诗中通过此典故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作品可见其才情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萧竹的诗作常常表达宏大的情怀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反映出那个时代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关注。

诗歌鉴赏:

《阳景三绝》以其雄浑的气魄与深邃的思想而著称。诗人以“孤峰”作为开篇,直指高耸的山峰,展现出一种孤傲的气质。接着用“砥柱中流”来强调这一形象的伟岸与不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诗人内心的坚持。随后,诗人引入“日月”的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突显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最后一句“乾坤祇在海中山”,则是对天地伟大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不失深邃,意象丰富而具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峰独耸接云间:强调山峰的孤立与高耸,给人一种无比的壮观感觉。
  2. 砥柱中流岂等閒:借用比喻,说明此峰的伟大与重要性,绝不可小觑。
  3. 日月每从眉上过:暗示时间总是在快速流逝,诗人对时光的感慨。
  4. 乾坤祇在海中山:表达对自然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宇宙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砥柱”,体现其巍峨不动的特性。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高耸的山峰和流转的日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着孤独与坚定。
  • 日月:象征着时间与光明。
  • 海中山:象征着广阔与伟大,反映出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峰”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高山
    • B. 一棵树
    • C. 一条河
    • D. 一座城市
  2. “砥柱中流”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轻视
    • B. 支撑
    • C. 流动
    • D. 安静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萧竹的诗强调的是孤独与坚定,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审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陈天予国正借轩 题左举善郊居四绝 其二 听松 点绛唇 和斜径 诸亲庆弥正弥远及具叔怀恩命复会致语口号 闻家中被盗作三颂勉之 其二 次韵王龟龄校书梅花 其二 待明守杨少卿致语口号 和朱坡绝句 采莲(煞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摘奸发伏 酣春 自厝同异 扶贫 瓜字旁的字 覆巢 胡行乱闹 足字旁的字 黯晦消沉 子埝 虎字头的字 百般刁难 通疏 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臼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