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59:53
原文展示: 矫矫云外物,本非世所驯。怀安败尔性,乃与人相亲。嘎然而长鸣,已愧鸿在云。马羁当受鞭,泉汲宁辞浑。岂无山中友,初不离鸡群。虽无月支料,亦饱松间身。嗟我少学古,有道羞贱贫。径出不自爱,蹉跎曳朝绅。一为折腰趋,永愧植杖耘。时时犹高谈,自喜未缁磷。寄语中山鹤,吾与汝知津。
白话文翻译: 高傲地飞翔在云外的生物,本来就不是世间所能驯服的。贪图安逸会败坏你的本性,于是你与人亲近。突然发出长鸣,已经愧对在云中飞翔的大雁。马被束缚就应当接受鞭策,泉水汲取也不嫌弃浑浊。难道没有山中的朋友,最初也不离开鸡群。虽然没有月支的饲料,也能在松树间吃饱。我年轻时学习古道,有道德却羞于贫贱。直接出走不自爱,蹉跎岁月拖着朝服。一旦为了折腰而趋附,永远愧对植杖耕耘的人。时常还能高谈阔论,自喜未被世俗所染。寄语中山的鹤,我和你知道方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对比鹤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安逸、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鹤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鹤作为高洁的象征,不被世俗所驯服,但为了生存却不得不与人亲近,这种矛盾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矫矫云外物”与“怀安败尔性”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珍视和对安逸的警惕。后文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个人理想的坚持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中的“矫矫云外物”指的是什么? A. 高飞的鸟类 B. 高山的松树 C. 云中的大雁 答案:A
诗中的“怀安败尔性”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贪图安逸会败坏本性 B. 安逸会使人变得懒惰 C. 安逸是人的本性 答案:A
诗中的“嘎然而长鸣”象征什么?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现实的妥协 C. 对安逸的追求 答案:A
诗中的“马羁当受鞭”比喻什么? A. 被现实束缚的自己 B. 自由的生活 C. 高洁的理想 答案:A
诗中的“松间身”象征什么? A. 自得其乐的生活 B. 被现实束缚的生活 C. 高洁的理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耒的其他诗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的诗更多表现自然与隐逸的和谐,而张耒的诗则更多表现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张耒诗集》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深入了解张耒的诗歌和宋代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