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7:03
原文展示:
登山望海四首 其三 张耒 〔宋代〕
西望扬州何处,云中双塔巑岏。 山外云涛断日,夕阳应近长安。
白话文翻译:
向西望去,扬州在何处?云中隐约可见两座高耸的塔。 山外的云海遮断了夕阳,但夕阳应该离长安不远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是他在登山望海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扬州的思念和对政治中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登山时远望扬州和长安的情景,通过对云中双塔和山外云涛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政治中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登山望海的景象,通过对云中双塔和山外云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诗中的“西望扬州何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而“夕阳应近长安”则透露出对政治中心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含蓄,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登山望海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政治中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巑岏”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高耸 B. 云层翻滚 C. 夕阳西下 答案:A
诗中的“长安”代指什么? A. 古代中国的首都 B. 扬州 C. 山峰 答案:A
诗中的“云涛”比喻的是什么? A. 云层如波涛般翻滚 B. 山峰高耸 C. 夕阳西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