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1:05
夜课
作者: 王箴舆 〔清代〕
至老不相放,床头烂卷书。
呼童乞火后,共妇剪衣初。
夜气通灵府,清声入碧虚。
陶家懒惰子,责让复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年仍旧不离书卷的情景。他在床头放着破旧的书本,直到老年依然沉迷于阅读。呼唤童子点火后,妻子开始剪衣服,夜间的气息似乎渗透到灵府,清雅的声音飘入碧空。对于陶渊明的懒惰,作者感叹责备又能如何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箴舆,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哲理以及个人情感,常常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反映了他对读书的执着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关注。诗中通过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他在书卷中追求智慧的状态。
《夜课》是一首反映作者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的诗作,充满了哲理与感悟。诗人以“至老不相放”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求知精神。即使年事已高,他仍然不愿意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充分体现了对文化的敬重和对生活的热情。
接下来的“呼童乞火后,共妇剪衣初”,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诗人和妻子一起度过宁静的夜晚,显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家庭温暖。这里的“夜气通灵府”则将情景引向更高的境界,夜晚的气息仿佛能通往灵界,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一句“陶家懒惰子,责让复何如”,不仅是对陶渊明的反思,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自省。诗人在感叹他人的懒惰时,似乎也在提醒自己对于生活的责任和选择。整首诗在轻松和深思之间游走,既有对文化的追求,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珍视。通过对陶渊明的提及,诗人在自省中传达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书籍的态度是什么?
A. 漠不关心
B. 忠诚执着
C. 只在年轻时热爱
“共妇剪衣初”中的“妇”指的是谁?
A. 妻子
B. 母亲
C. 朋友
“陶家懒惰子”中提到的陶家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箴舆的《夜课》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书卷与家庭的温暖,后者则强调自然与归隐的宁静。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