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国朝自建隆至大中祥符七年垂五十载谢颐素始》

时间: 2025-05-01 15:52:33

诗句

死却王褒五百春,资中不见有词臣。

今朝忽遇登龙客,喜杀西郊谢逸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2:33

原文展示:

死却王褒五百春,资中不见有词臣。今朝忽遇登龙客,喜杀西郊谢逸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王褒已经去世了五百年,资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能作诗的词臣。今天突然遇见了登龙的客人,喜悦得像是杀了西郊的谢逸人。

注释:

  • 死却:去世了。
  • 王褒:王褒,东汉时期著名的诗人,以赋诗著称。
  • 资中:指资中县,位于四川省。
  • 词臣:指擅长作诗的文人。
  • 登龙客:比喻有才华的人,尤其是能作出优秀诗作的人。
  • 喜杀:表示极大的喜悦,夸张的说法。
  • 西郊谢逸人:谢逸人,指的是谢朓,一位著名的诗人,以优雅的诗歌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逸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风格清新,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骚客兴起的时期,诗人借古人之名,抒发对当时文人凋零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对新诗人新作的欣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褒的死作为引子,感叹时光流逝,五百年过去,资中已不再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诗人,仿佛文人的光辉已被历史淹没。然而,诗人在此时遇见了“登龙客”,使他倍感欢喜,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活力。这种情感的起伏,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通过对王褒的怀念与对新人的欣赏,诗人表达了对诗歌传承与创新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不仅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死却王褒五百春”:表达了王褒去世已久,时光如梭,感慨历史的流逝。
    • “资中不见有词臣”:强调现在的文人稀少,诗人对当下文坛的失望与惋惜。
    • “今朝忽遇登龙客”:突然遇到有才华的年轻人,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喜杀西郊谢逸人”: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欣喜,似乎是找到了昔日的辉煌。
  • 修辞手法

    • 对偶:诗的结构对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夸张:通过“喜杀”表现心情的激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典故:提及王褒、谢朓,丰富了诗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文人的传承与创新,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 王褒:象征着古代文学的辉煌与传统。
  • 登龙客:象征着新一代的诗人,代表着希望与活力。
  • 西郊:暗示着文化的边缘与断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褒去世了多少年?

    • A) 300年
    • B) 400年
    • C) 500年
    • D) 600年
  2. “登龙客”指的是?

    • A) 一位古人
    • B) 有才华的年轻人
    • C) 王褒
    • D) 西郊的诗人
  3. 诗中表达了对当下文坛的什么态度?

    • A) 失望
    • B) 欢乐
    • C) 满足
    • D) 忧伤

答案

  1. C) 500年
  2. B) 有才华的年轻人
  3. A) 失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和豪情,与陈逸赏的内涵感悟形成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在反思历史,但更强调情感的流动与人事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八大家与他们的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少年游 三月二十六日,检历,知春尽 少年游•春恨 少年游 晓别 少年游 次韵 少年游 少年游 其三 少年游 其二 少年游 题杨柳岸晓风残月图 少年游 春晚 少年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解铃还是系铃人 资禀 拟人必以其伦 風字旁的字 很石 聿字旁的字 扑地掀天 柳下借阴 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延迟线 香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固让 鬼谋 梯山架壑 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