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8:51
晓渡黄河
作者: 王箴舆 〔清代〕
是日出河口,超然益耳目。
久不见东流,寒光夺晨旭。
其声烂不收,澒洞若犄角。
我心际无外,幻想九丁凿。
自天而下之,中凡几万曲。
一气所簸扬,何须辨清浊。
古来大圣人,疏排绝梱束。
孔德斯为容,控搏乃相触。
海上有神仙,周天无可欲。
无欲斯无为,无为化自足。
今天我在河口看日出,心情舒畅,视野格外开阔。
久未见到黄河东流,寒光映照着晨曦。
河水的声音似乎无法收拢,轰鸣如同犄角般回荡。
我的心境与外界无关,幻想着九丁凿的奇迹。
自天而降的水流,蜿蜒曲折,宛如万条河流。
一股气流翻腾而起,何必分辨水的清浊呢?
自古以来,伟人们都能超然物外,摆脱束缚。
孔子的教诲和德行,彼此相互碰撞。
海上有神仙,宇宙间无所求。
无欲便无为,无为则自然满足。
王箴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对自然和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洒脱,常运用道家思想。
该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晓渡黄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清晨景象,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的开头,“是日出河口,超然益耳目”,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清晨看见黄河的欣喜与开阔感,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之美。
接下来,诗人提到“久不见东流,寒光夺晨旭”,用“寒光”来描绘晨曦下黄河的景象,既有视觉的描绘,又增添了几分清冷的气息,表现出对于久别的渴望与欣赏。
“其声烂不收,澒洞若犄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声音,如同巨大的弦乐,响亮而回荡,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在这声音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被束缚的自由,表达了“大圣人”们的超然境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诗人提到“海上有神仙,周天无可欲”,引入了道家思想,强调“无欲斯无为”的境界,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种哲理的追求,呼应了道家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整首诗以黄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强调超然与和谐的生活理念,体现了道家哲学的影响。
诗中提到的“寒光”是指什么?
“无欲斯无为”的意思是什么?
下列哪个意象不出现在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