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03
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鸠妇。
细雨如尘,馀寒若水,蚁动吴奁时候。
狸奴聘否。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
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
深窗几回罢绣,挽笼钩陌上,亲费掺手。
夜屋灯边,晓墙烟外,最怕银筐饥后。
心情渐逗。记瓦卦曾占,蔟山将就。
待写双蛾,更呼邻女耦。
青萍叶上的大桐花已经落下,村子里又响起了鸠鸟的叫声。
细雨如尘,余寒如水,蚂蚁在吴奁上活动的时候。
狸奴是否会来聘请?生客偏偏讨厌,闭门度过漫长的白昼。
守着芦帘,三次睡觉三次醒来像是柳树。
窗边几次停止绣花,拉着笼子在小路上,亲自费力地插手。
夜晚屋里的灯下,清晨墙外的烟雾,最怕银筐空着肚子。
心情渐渐愉悦。记得瓦卦曾经占卜,蔟山快到了。
等着写下双蛾,更呼唤邻里的女子。
厉鹗(约1660-约1730),字彬卿,号汀溪,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善于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台城路 蚕》创作于清代,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特定季节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生活场景。开篇以“青萍叶大桐花落,村村又鸣鸠妇”引入,描绘了春夏的交替,暗示着生命的流转与时光的荏苒。诗中细雨如尘,余寒如水,这种细腻的比喻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真实,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微变化。
在表现情感上,作者通过“怪生客偏憎,闭门长昼”表达了对陌生人和内心孤独的厌恶。这里的“长昼”暗示了时间的单调和乏味,透出一种无奈的情绪。随后的“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事事的惬意,仿佛在悠闲中又带着一丝惆怅。
全诗的结尾部分,更是通过对心情变化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内心的期待与渴望,生动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生活的温暖。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感情的细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内心的孤独。诗中融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细腻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
“青萍叶大桐花落”中的“青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植物
C. 一种花
D. 一种虫
诗中提到的“狸奴”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小动物
C. 一种人
D. 一个地名
诗人对陌生人的态度是:
A. 热情
B. 厌恶
C. 无所谓
D. 喜欢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厉鹗的《台城路 蚕》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关注日常生活的细节,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两者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