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斋十咏·界方》

时间: 2025-04-29 16:21:14

诗句

抄书防纵逸,界墨作遮兰。

妙用谁能识,心端笔自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14

原文展示:

书斋十咏·界方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抄书防纵逸,界墨作遮兰。
妙用谁能识,心端笔自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书斋中抄写书籍是为了防止自己放纵,而用墨水来界定书写的边缘。那种微妙的用法,谁能真正理解呢?心中正直的人,拿起笔来也会自然端正。

注释:

  • 抄书:指手抄书籍,有学习和记录的意思。
  • 防纵逸:防止自己懒散放纵,保持专注和勤奋。
  • 界墨:用墨水划定书写的边界,象征规范和约束。
  • 遮兰:指使用墨水遮住空白,表示书写的严谨。
  • 妙用:指精妙的用法或技巧。
  • 心端:内心正直、端正。
  • 笔自端:拿起笔来时自然会端正,表示书写的态度。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书写、学习态度的重视。抄书不仅是记录知识,也是自我修养的一部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书卷气和文人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在宋代,士人生活多以书斋为中心,抄书学习是重要的文化活动。此诗写作背景可能是在他个人学习和写作的环境中,反映了他对书写的态度和对自我约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书写和学习的看法。首句“抄书防纵逸”直接点出抄书的目的,强调了书写对于保持内心专注的重要性。作者通过“界墨作遮兰”进一步深化了书写过程中的细节,暗示书写不仅是机械的记录,更是对心灵的约束和修养。最后两句“妙用谁能识,心端笔自端”则传达了作者对书写艺术的理解,认为只有心中正直的人,才能真正把握书写的精妙之处。整首诗表达了对书写的崇高敬意,体现了士人追求内心平和与道德修养的理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抄书防纵逸”:抄写书籍的目的在于防止自己放纵,保持心态的专注。
    • “界墨作遮兰”:用墨水划定书写的边界,象征着对书写的严谨和规范。
    • “妙用谁能识”:精妙的书写技巧,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
    • “心端笔自端”:内心正直的人,拿起笔来自然会端正,说明心态与书写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界墨”比喻书写的规范性。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书写的意义展开,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书写行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意象分析:

  • 书斋:象征学术和修养的场所。
  • :表示书写和学习的工具,亦象征智慧与知识的积累。
  • 心端:代表内心的正直和修养,体现了道德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抄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A. 增加知识
    B. 防止纵逸
    C. 练字
    答案:B

  2. “界墨作遮兰”中的“界墨”指的是什么? A. 墨水的颜色
    B. 书写的边界
    C. 书本的装帧
    答案:B

  3. 作者认为谁能识别“妙用”? A. 书法家
    B. 内心正直的人
    C. 所有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强调内心的宁静与修养。
  • 苏轼的《题西林壁》:探讨书写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子翚的《界方》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与内心修养的思考,但刘子翚更侧重于书写的规范,而王维则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刘子翚的诗作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诗词基础知识》:提供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初寒无衾买纸被以纾急作四绝 留别陈明叔兼属胡仲威五首 挽沈夫人 漫兴十一首 其四 蕃来湖州连与叔骥和叔明父叔宝相从又从和叔获见先给事遗墨辄赋二首 其一 呈审知二首 远父往富沙兼简马庄父二首 其二 呈游子明二首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避强击惰 頁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宿怨深仇 星宇 虎字头的字 潘令 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月门庭 包含财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长明灯 流离播越 包含鲐的词语有哪些 成日成夜 楞伽子 随珠和璧 包含划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