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吹萧》

时间: 2025-07-26 19:48:22

诗句

古人吹萧者,以和虞韶声。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48:22

原文展示:

吹萧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古人吹萧者,以和虞韶声。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白话文翻译:

古时候的人吹箫,是为了和虞韶的音乐相和谐。
而后世的人不再重视这种技艺,连丧事期间也有人出卖糖果。

注释:

  • 古人: 指古代的人们。
  • 吹萧: 吹奏箫这种乐器。
  • : 和谐、配合。
  • 虞韶声: 指的是古代乐曲《虞韶》,代表高雅音乐。
  • 后世: 后来的时代。
  • 不复贵: 不再被重视。
  • 给丧: 指丧事的相关事宜。
  • 卖饧: 出售糖果,这里有贬义,暗示对艺术的轻视。

典故解析:

《虞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曲,源自《书经》,是周朝的音乐家虞舜所作,象征着高雅和和谐美好的艺术追求。诗中提到的“吹萧”与“虞韶声”的联结,表达了古代人对音乐的尊重与追求,而后世则表现出对这种艺术的漠视和商业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在政治上主张保守,提倡节俭和道德,反对奢华与浮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古老的传统和艺术逐渐被遗忘或轻视,特别是对音乐和文化的态度,导致了一种文化的断层。

诗歌鉴赏:

《吹萧》以简练的文字道出了古今文化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古代艺术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风气的批判。首句提到“古人吹萧者,以和虞韶声”,不仅仅强调了箫与虞韶的和谐美,还暗示了古人对音乐的崇高追求和精神境界。古人通过吹箫与高雅乐曲共鸣,体现了对艺术的尊重和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而后半句“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则转折到对后世的失望,表现出一种对文化的丧失感。这里的“卖饧”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对艺术的一种轻视,意味着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精神文化的价值。诗人用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变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吹萧者,以和虞韶声。”:古代的人们吹奏箫,是为了与虞韶的音乐相和谐,展现了古代人对音乐的重视。
  •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后来的时代不再重视这种艺术,甚至在丧事期间也有人出售糖果,从中可见对文化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后世的文化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文化的流失。
  • 暗喻:用“卖饧”作为对文化轻视的暗喻,揭示了商业化对传统艺术的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艺术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文化流失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吹萧: 代表古代高雅的艺术和生活态度。
  • 虞韶声: 象征着和谐与优雅,体现了音乐的崇高价值。
  • 卖饧: 反映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与对精神文化的忽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人吹萧的目的是什么? A. 唱歌
    B. 和虞韶声
    C. 祈雨
    D. 催眠

  2. 后世对吹萧的态度如何?
    A. 继续重视
    B. 不再重视
    C. 增加演奏
    D. 组织比赛

  3. “卖饧”在诗中隐含了什么意义?
    A. 对艺术的珍视
    B. 对文化的轻视
    C. 对商业的支持
    D. 对传统的尊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司马光的《吹萧》更加强调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代的批判,前者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着眼于文化的流变与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郑伯元 题蒋伯玉作白玉山创亭于廨舍之后榜曰望云思其亲也因赋十韵 宿永福院 次韵王照邻去秋送行并呈滕彦真 十九日招老谢丈 蕃来湖州连与叔骥和叔明父叔宝相从又从和叔 祝君适中所所居南山岩花二种日玉梅日含笑者 寄居邠 招在伯 戏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兰一盆并颂之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毋字旁的字 千里迢遥 怡然自足 自字旁的字 陌面不相识 瑞典人 沈细 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英武 犬字旁的字 饕逢 叁天两地 啸傲林泉 走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腾蛟起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