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34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
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
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经过十六年的重归故里,路上的歌声已经微弱。
青松依旧在破旧的茅屋旁,白发的老朋友却变得稀少。
外表的衣服和装饰已经改变,青春的面容也不再如昔。
巫咸的山色依旧,见面时却感慨万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字君实,号涑水,宋代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光为人正直,助人为乐,尤以治国理政和历史著作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司马光重归故乡十六年之后,感慨时光流逝、故人稀少的情感中创作而成。通过描绘故乡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老朋友的思念。
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十六载重归”,直接点明了时间的跨度,突显了归乡的不易和心中的激动。然而,随即而来的“顺涂歌式微”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归乡的喜悦被现实的冷淡冲淡。接下来的“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不仅描绘了故乡的自然景观,还反映出人事的变迁,白发的朋友已不再多见,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孤独。
诗中“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进一步强调了岁月的无情,昔日的容颜和衣着都已改变,令人唏嘘。结尾的“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则是对故土的不舍与眷恋,尽管时间改变了一切,旧山依旧,情感却愈加深厚。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变化中对亲情与友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故乡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逝去岁月的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重归故乡经过了多少年?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