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9:43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
韦应物 〔唐代〕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
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
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全诗翻译:
我将回朝向圣上奏报,虽然前行万里,却是带着天子的诏书去往西域的使者。
我本是个书生,专心于文墨,今天却要独自一马,踏上这静谧的烟尘之路。
旅途中,在关河边上遇到晚雨,春天耕作的亭子旁我也能认出那些遗留的百姓。
这次出行,应该能收集到故土的消息,宁愿在这沙塞之间频繁往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浩然,号长安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五言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担任常侍御史期间,作为使者前往西域,承载着国家的使命,诗中融合了个人的感受与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他身为士人的责任感。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作为使者的使命感与个人的情感纠葛。开篇即点明了任务的重大,万里归奏圣朝,展现了国家重任的分量。接着,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本是诸生守文墨”,显示出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对使命的重视,反映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在描绘旅途的艰辛时,诗人通过“旅宿关河逢暮雨”的意象,呈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而“春耕亭障识遗民”则显现出他对故土的思念与对底层百姓的关心。最后一句“宁辞沙塞往来频”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无奈,表达出他愿意为国奔波的决心。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既有对使命的自豪,又有对离别的惆怅,充分体现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作为使者的责任感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士人的忠诚与担当,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使命的结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是谁?
A. 李白
B. 韦应物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西蕃”指的是哪里?
A. 东南亚
B. 西域
C. 北方
D. 南海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怎样的态度?
A. 不屑一顾
B. 忧国忧民
C. 只关心个人
D. 逃避责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出对友人的离别与对未来的期许,但情感上更为直白,韦应物的诗则更为细腻,展示了士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深度与广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