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5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9:27
作者: 杜甫 〔唐代〕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这首诗表达了我托游子传递家书,今日终于得知了消息,尽管身在异乡,却感到旧居的亲切。熊儿安然无恙,而我对骥子(马)特别牵挂。临近老年,孤独感加剧,常常感伤与亲人相会的稀疏。二毛(我的儿子)向帐篷跑去,侍奉着车驾。北方的宫阙妖气弥漫,西郊的白露刚刚开始。凉风吹过大雁,秋雨即将滋润鱼类。山中农事空无一人,心中的牵挂只好用锄头来寄托。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落,因而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间苦难,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得家书》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流亡生涯中,身处战乱之中,因而对家庭的思念愈发强烈。诗中充满了对亲人的关心与对时事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得家书》是杜甫表达家国情怀与个人孤独感的作品之一。整首诗通过对家信的期待与回应,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深切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开头两句即以“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引入主题,表现出对家书的渴望与依托。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关心(熊儿与骥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温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老孤独的伤感。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社会动荡的描绘,北阙的“妖氛满”与西郊的“白露初”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动荡的政局,后者则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轮回。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深思。最后一句“眷言终荷锄”则用朴实的农事生活来归结,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动荡之中,仍希望通过劳动与努力来寻求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杜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将个人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思念融入历史的洪流之中,使得《得家书》成为一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孤独境遇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在《得家书》中提到的“熊儿”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自己的孩子
C. 亲戚
“北阙妖氛满”中的“妖氛”指代何种现象?
A. 自然灾害
B. 政治动荡
C. 社会安定
诗中“临老羁孤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忧伤
C. 自豪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