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8:24
大酺
作者: 俞士彪 〔清代〕
恨杏花飞,杨花乱,迷了天涯归路。小楼空极目,见春江潮落,烟生古渡。新涨授蓝,寒沙漾白,日暮锦帆何处。看看黄昏后,盼玉蟾不上,独扃朱户。但酒困扶头。诗成拄颊,恁般情绪挼。关河虽间阻。问怎便忘了别时语。更不愧树知连理,鸟解相思,忍凭他芳辰暗度。燕足书难托,纵蹙损镜奁眉妩。也空自伤迟暮。痴情无奈,欲向梦中留住。那堪又闻夜雨。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怨恨,杏花飞舞、杨花纷飞,让人迷失了回家的路。站在小楼上远望,看到春江潮落,烟雾笼罩着古老的渡口。新涨的潮水给蓝天带来了寒沙,夕阳西下,锦帆在何处飘荡?等到黄昏时分,盼望着月亮不再升起,独自关上朱红色的门。酒意让我头昏脑胀,写诗时撑着下巴,心中情绪翻搅。纵然关山阻隔,为什么就能忘记离别时的诺言?更何况树木都知道连理,鸟儿懂得相思,忍耐着芳辰的暗度。燕子飞来的信难以托付,纵然减损了镜前的妩媚,依旧无奈在晚年自伤。对痴情的无奈,希望能在梦中留住那份情感,却又怎能忍受夜雨的侵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俞士彪,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因其作品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对自然有着深刻的感悟。
创作背景: 《大酺》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春花的凋零和江水的潮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春天逝去的惋惜。此时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显得深沉。
《大酺》是一首充满抒情与思考的古诗,诗人通过对春花飞舞与江潮落去的描写,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离别的深切思念。开篇“恨杏花飞,杨花乱”,直抒胸臆,杏花和杨花的飞舞让人感到迷失,仿佛预示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控。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场景,小楼、春江、烟雾交织成一幅美丽而又略显凄凉的画面。
“但酒困扶头,诗成拄颊”,诗人醉酒后仍试图以诗歌宣泄情感,写到此处,情感愈发浓烈。诗中的“问怎便忘了别时语”,让人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对往昔的怀念。更进一步,诗人提到“树知连理,鸟解相思”,将自然界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相联系,展现出人与自然的深刻共鸣。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也由外而内,从春天的喧闹到内心的孤寂,最终以“那堪又闻夜雨”结尾,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与思念。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恨杏花飞,杨花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玉蟾”指的是?
诗人醉酒后,表现出何种心理状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大酺》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及其背景,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