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7:01
风流子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西风残暑尽,斜阳外细雨落虹霓。
见旅燕欲归,宾鸿初动,攀银汉杳,挂玉绳低。
乾坤静寸心千古恨,孤梦五更啼。
波起洞庭,气吞云梦,登山临水,远送将归。
夜凉堪秉烛,算前事何异,瓮里酰鸡。
最爱白苹南浦,黄菊东篱。
听西堂蟋蟀,侵寻岁暮,茨菰叶烂,莲子花稀。
惟有姮娥解事,留照深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思绪。西风已将夏天的炎热驱散,斜阳下细雨洒落,形成彩虹。看到归来的燕子和初动的鸿雁,诗人感慨万千,仿佛要攀登银河却又遥不可及。天地宁静,内心却充满了千古未解的遗恨,孤独的梦在五更时分啼叫。洞庭湖的波浪起伏,气吞云梦,诗人踏上高山,临水而行,远送即将归去的友人。夜晚凉爽,可以点燃蜡烛,想想往事何其相似,宛如瓮中美酒。最爱南浦的白苹和东篱的黄菊,听着西堂蟋蟀的鸣叫,渐渐迎来了岁末,芦苇叶已残,莲子花也稀少。唯有嫦娥懂得人心,留着月光照亮深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体现了深厚的文学修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之时,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风流子》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季节变迁的敏锐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念。诗的开头,西风与细雨的描写,既营造出凉爽的秋意,又引出诗人对过往的无限回忆。燕子的归来和鸿雁的初动象征着离别与重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诗中提到的“乾坤静寸心千古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在意象上,诗人运用了“波起洞庭”、“登山临水”等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苍茫的气势,既有对友人送别的情景描写,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尤其是“夜凉堪秉烛”,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沉思与回忆,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孤独。诗的最后,借嫦娥留照深杯,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如“西风残暑尽”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季节的变化;“波起洞庭,气吞云梦”则通过对仗展现了自然的壮丽。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秋天
c) 夏天
“孤梦五更啼”中的“孤梦”指的是什么?
a) 有伴的梦
b) 孤独的思念
c) 美好的梦想
诗中提到的“姮娥”是谁?
a) 仙女
b) 诗人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求可的《风流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亲人的思念。陆求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秋天的气息与内心的孤寂,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在风格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