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27
笋如滕薛争长,
竹似夷齐独清。
只爱锦绷满地,
暗林忽两三茎。
这首诗描绘了竹笋和竹子的生长状态。竹笋像是争先恐后地向上生长,竹子则显得独自清雅、挺拔。作者最喜欢的是那满地的锦绣,却在幽暗的树林中只见到两三根竹子。
“夷齐”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夷和齐是有名的隐士,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清雅的气质。“滕薛”则引申自古代诗人对竹的描述,突显竹子的生长特性。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出生于江西。他以“诗、文、词”三绝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对自然界的热爱,他通过对竹笋与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悟。
杨万里的《看笋六言》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竹笋与竹子的独特风貌。诗的首联“笋如滕薛争长”生动地描绘了竹笋在春天争相生长的场景,仿佛可以想象到那一片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气息。接着“竹似夷齐独清”,将竹子与隐士夷齐进行对比,突显了竹子的清雅与孤高,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
后两句“只爱锦绷满地,暗林忽两三茎”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锦绣繁花和竹林中孤独竹子的钟爱。锦绣的繁华与幽静的竹林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心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淡淡的哲思: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与哲学思考。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生活哲学的思考。在繁华与宁静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下面哪一句描述了竹笋的生长状态?
诗中提到的“夷齐”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杨万里《看笋六言》与王维《竹里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