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49
甑头云子喜尝新,
红嚼桃花白嚼银。
笑杀官人浪驩喜,
村人残底到官人。
在甑子上蒸的云朵里,桃花的味道让人喜悦,
红色的桃花与白色的银子交替着品尝。
笑得那些官员们心中欢喜,
村民们的残余食物也送到了官员那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其中的“官人”和“村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生活的对比。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初秋时节写成,可能受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对官民关系的一种看法。
杨万里的《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初秋时节的乡村生活。诗中通过对甑头蒸汽和桃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愉悦的氛围。诗人用“喜尝新”展现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喜悦,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红嚼桃花白嚼银”一句,形象地表现出乡村生活的富饶和丰富,桃花的红与银的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接着,诗中提到的“官人”和“村人”,则在欢喜的气氛中引发了对社会阶层的思考。官员的欢喜与村民的残余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既显示了官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深思,展现了杨万里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诗人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初秋乡村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诗人在欢快的气氛中,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的反思,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甑头云子”指的是什么?
A. 蒸汽
B. 云彩
C. 烟雾
“红嚼桃花”中的“红”代表什么?
A. 桃花的颜色
B. 快乐的心情
C. 富贵的象征
诗中提到的“官人”与“村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A. 友好的
B. 对立的
C. 复杂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杨万里的诗虽然同样描绘了乡村的美好,但更突显了社会生活的现实。陶渊明注重的是理想的桃花源,而杨万里则在欢快中反映了现实中的人与人关系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