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6:04
上马折杨柳,杨柳郁葳蕤。
马上吹长笛,愁杀虏家儿。
骑上马去折杨柳,杨柳枝繁叶茂。
在马背上吹奏长笛,愁苦得让敌人的孩子都心碎。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杨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作离别和思乡的象征,因其柔美的姿态和随风摇曳的特性,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李攀龙,明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较少,主要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杨柳和笛声,表达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折杨柳歌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中的杨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愁杀虏家儿”的描写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悲惨,尤其是对无辜儿童的伤害。诗人骑马折柳,似乎在追求一种自由和美好,但随即又被悲伤的乐声所笼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矛盾的情感让人深思,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愤怒。整首诗用简练的笔触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杨柳的描绘和长笛的演奏,揭示了人在战争中失去的美好与无辜,反映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苦。
诗词测试:
诗中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美好生活
C. 战争
D. 友谊
“愁杀虏家儿”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无奈
C. 愤怒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