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折杨柳歌 其三》

时间: 2025-05-02 04:19:33

诗句

可怜孟诸岸,春草绿芊芊。

羌儿骑汉马,牵著上床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9:33

原文展示:

可怜孟诸岸,春草绿芊芊。
羌儿骑汉马,牵著上床眠。

白话文翻译:

可怜孟诸的河岸,春天的草木郁郁葱葱。
羌子骑在汉朝的马背上,拉着马儿在床上安然入睡。

注释:

  • 孟诸岸:指的是孟诸地带的河岸,孟诸是古地名,可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 春草绿芊芊:春天草木繁盛,形态丰盈的样子。
  • 羌儿:羌族的孩子,指代那些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儿童。
  • 骑汉马:汉马指的是汉朝品种的马,象征着强壮、优良。
  • 牵着上床眠:这里的“上床”可能指的是马儿的栖息之处,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与马之间的亲密关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某一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儿童的天真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类似场景在古代诗词中常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字贞甫,号阮亭,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戏曲作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儿童生活,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折杨柳歌 其三》以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孩童的纯真。诗首句“可怜孟诸岸”即以“可怜”二字引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怜惜与热爱。接着描写“春草绿芊芊”,运用“芊芊”这一词汇,生动地表现了春草的繁茂与生机,营造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春日图景。最后两句通过“羌儿骑汉马”与“牵著上床眠”,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羌族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种描写不仅表现了生活的安宁,而且流露出对于美好单纯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怜孟诸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怜惜之情。
  • 春草绿芊芊:春天的草生长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羌儿骑汉马:羌族儿童骑在汉马之上,体现了文化的交融。
  • 牵著上床眠:孩子与马的亲密关系,象征着天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可怜”来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
  • 对仗:诗中“春草绿芊芊”与“羌儿骑汉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与儿童的天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与人类纯真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的春天,生机与希望。
  • 羌儿:代表了少数民族的纯真与天真无邪。
  • 汉马:象征着力量与文化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羌儿”指的是哪个民族的孩子?

    • A. 汉族
    • B. 苗族
    • C. 羌族
    • D. 满族
  2. “春草绿芊芊”中的“芊芊”是形容什么?

    • A. 颜色鲜艳
    • B. 生长繁茂
    • C. 花开遍地
    • D. 叶子枯黄

答案:1.C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王世贞的诗相比,更加沉重,反映了战乱对生活的影响,而王世贞则表现出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与风格》
  • 《王世贞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九 谒忠孝祠次韵 晚立永兴寺前望西溪人家云山掩映在梅竹中 渔村即事 七月五日移寓准提庵用田山姜移居韵 题洪编修 同友园初秋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绪 包含鲍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刑清 心字底的字 石字旁的字 宿系 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轻轻快快 仿若 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箪瓢屡空 马字旁的字 后悔不及 音字旁的字 博学多闻 不食马肝 大酒大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