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杂诗 其二》

时间: 2025-04-26 14:24:00

诗句

痛哭陈书累万言,兰呻蕙叹诉烦冤。

君王爱老臣年少,合托湘流吊屈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4:00

原文展示:

痛哭陈书累万言,
兰呻蕙叹诉烦冤。
君王爱老臣年少,
合托湘流吊屈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陈书的痛哭,感慨文字的冗长与无奈;兰草和蕙草在悲叹中诉说着心中的冤屈。君王对年轻老臣的偏爱,似乎将他们的命运寄托在湘江的流水中,以此悼念屈原。

注释:

字词注释:

  • 痛哭:痛苦地哭泣。
  • 陈书:指历史或文献,可能涉及陈蕃的事迹。
  • :均为香草,象征美好与高洁,也常用于诗词中表达情感。
  • 君王:皇帝或统治者。
  • 老臣:年长的官员。
  • 湘流:湘江,传说中屈原的漂流之地。

典故解析:

  •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离骚》闻名,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成为忠诚与悲壮的象征。湘江是屈原投江的地方,常被用来表达对忠臣的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士廉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和动荡的时期。他的作品常带有深厚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对历史人物及其命运的感慨,借古讽今,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反思。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当代政治的反思。开头以“痛哭陈书”引入,显示对历史的沉重与无奈;接着的“兰呻蕙叹”则通过花草的悲叹,传达了对无辜遭受冤屈者的同情。最后两句则是君王对年轻老臣的偏爱,折射出对权力与忠诚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人在此寄托了对屈原的哀悼,流露出对忠臣的敬仰之情。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体现了陈士廉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痛哭陈书累万言:表达了对历史文献的沉重感受,字数多而无奈。
  2. 兰呻蕙叹诉烦冤:兰草和蕙草象征忠诚与美好,诉说自己的冤屈。
  3. 君王爱老臣年少:揭示了权力中心对年轻人的偏爱,反映出宫廷的复杂关系。
  4. 合托湘流吊屈原:通过湘江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悼,强调忠臣的悲剧命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常见的对仗结构,如“兰呻蕙叹”与“君王爱老臣”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兰蕙象征忠贞与清白,湘流象征哀悼与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当代政治的冷静批评,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书: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复杂。
  • 兰蕙:象征忠诚与美德。
  • 湘流:代表哀悼与历史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兰”和“蕙”象征什么?

    • A. 忠诚与美德
    • B. 生活的艰辛
    • C. 权力的争斗
  2. 屈原的投江事件发生在哪条河流上?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湘江
  3. “痛哭陈书”的意思是?

    • A. 对历史的沉重感受
    • B. 对朋友的哀悼
    • C. 对国家的热爱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离骚》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离骚》相对照,陈士廉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忠臣的哀悼,但更侧重于历史的厚重感与对当下政治的反思。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屈原与中国古代文学》
  • 《历史与诗歌:对比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龙吟(寿嗣荣王) 花心动·入眼青红 绛都春·情黏舞线 烛影摇红(寿嗣荣王) 解蹀躞·醉云又兼醒雨 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声声慢·清漪衔苑 倒犯(夹钟商赠黄复庵) 惜秋华·七夕 八声甘州·和梅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齿字旁的字 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示字旁的字 璧角 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家争鸣 四点底的字 荡然一空 时结尾的成语 临死不恐 雨僽风僝 殳字旁的字 好事天悭 非关 学贯中西 离错 才识有余 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