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

时间: 2025-04-26 21:31:08

诗句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1:08

原文展示: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彷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踪迹中,我和同行的法侣走在白云之间。
沿着竹林小径直通城下,松树门隔着水面朝西。
我们似乎一同前往沃洲,不像那迷失在武陵的地方。
仿佛才明白自己身处何地,高高的峰峦就是会稽山。

注释:

  • 寒踪:寒冷的踪迹,这里指寒冷的气候或环境。
  • 法侣:指同修佛法的伴侣。
  • 竹径:竹子铺成的小路。
  • 松门:松树间的门,这里指自然景观。
  • 沃洲:沃洲泛指富饶的地方,特指东晋时期的沃洲。
  • 武陵:武陵是指古代传说中的武陵桃源,象征隐逸的理想境地。
  • 会稽: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绍兴,是历史上有名的山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初到云门寺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相伴和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世俗的超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诗中“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一句,展现出作者与友人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形成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接着,诗人描绘了竹径通往城下、松门隔水的景象,增添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最后,诗人提到“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表达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并通过对武陵的对比,强调了他所处的现实和内心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踪白云里:描绘了寒冷的环境与白云的结合,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2. 法侣自提携:作者与同道之人相伴,共同修行,体现了友谊与共同追求的主题。
  3. 竹径通城下: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竹林小道通向城市,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松门隔水西:松树门与水的关系,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5. 方同沃洲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沃洲象征着富饶的理想之地。
  6. 不似武陵迷:强调自己并不像武陵中的人那样迷失,表明对现实的清醒与理想的追求。
  7. 彷佛方知处:通过山峰,诗人找到了自我定位,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8. 高峰是会稽:明确指出地理位置,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修辞手法:

  • 比喻:“寒踪”与“白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意境。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松、水、云等意象,富有自然的美感与哲理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踪:象征着清冷与孤独,但也寓意着一种超然的心境。
  2. 白云:象征着自由与飘逸,展现出一种心灵的解放。
  3. 竹径:代表自然与和谐,象征着修身养性的路径。
  4. 松门:象征着长青与永恒,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敬。
  5. 会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使诗意更为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法侣”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同修佛法的伴侣
    C. 亲人
    答案:B

  2. “竹径通城下”中的“竹径”主要象征什么? A. 人文景观
    B. 自然之美
    C. 交通便利
    答案:B

  3. 诗中的“沃洲”与“武陵”分别代表什么? A. 理想生活与迷失
    B. 现实与幻想
    C. 自然与城市
    答案:A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这首诗!

相关查询

肺病 送翟兰谷之任藤县教谕 为人赋横舟二首 其一 为人赋横舟二首 为人赋横舟二首 题云龙图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 题灵丰庙壁 赠柳敬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扫除天下 雾惨云愁 臭乎乎 削黜 疚痛 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巴的成语 采字旁的字 钦刀 老皇历 平步登云 驰声走誉 提土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一动不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