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2:45
绛都春 清明风雨
作者: 厉鹗 〔清代〕
乌衣过客。约孤注赛春,春还轻掷。润被换香,低几留灯愁通夕。馀寒犹是连寒食。强偷眄清明天色。傍檐携手,茸茸柳眼,泪痕频滴。攲侧。前年旧旅,寄单枕闷把卧枝花摘。水外澹红,帘底纤琼游踪隔。文园多病何人惜。有鬓影参差知得。便教晴蝶敲风,岸阴翠织。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清明时节的心情交织。诗中提到路过的行人,仿佛在与春天的盛景相约。春天虽然轻易地来去,却带来了愁苦,夜晚的灯光映照着心中的忧伤。寒食节的余寒依旧,抬头偷看清明的天色,却见柳芽轻垂,泪水频频滑落。去年旧游的回忆,独自一人躺在床上,闷闷不乐,想起那时的花朵。窗外的桃花绽放,隔着帘子轻轻摇曳。园中多病的人,谁又会为我惜花呢?即便是晴天的蝴蝶,也在微风中敲打着,岸边的阴影交织成翠绿的画面。
厉鹗(1760-1849),字步云,号崇庵,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其诗风清丽而雅致,常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本诗写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天,诗人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展现了春天的细腻情感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的“乌衣过客”引发了游子的思绪,接着描绘了春天的轻盈与愁苦的交织。通过“润被换香”与“低几留灯”,诗人将生动的春景与内心的孤独相对照,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情感的对立。
诗中“泪痕频滴”一语,刻画了诗人对旧游的追忆与哀伤,仿佛在春风中感受到过往的痛楚。“水外澹红”描绘了窗外桃花的绚烂,形成了对比,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联通过“晴蝶敲风,岸阴翠织”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情感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与复杂的情感交织,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孤独,是对春光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展开,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在春光中隐含的孤独与伤感。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在哪个时间?
“乌衣过客”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诗中描绘的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C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