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雁》

时间: 2025-05-04 11:57:17

诗句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7:17

原文展示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白话文翻译

带着霜的雁群朝南飞去,夜晚适合栖息在沙洲上。
它们惊起后飞向何方,飞得高远极至海角天涯。
它们的叫声逐渐远去,离开高山的路途遥远。
归家的梦境在此刻断绝,磕磕绊绊地想要回家。

注释

  • 带霜:指雁身上沾着霜,象征寒冷的天气,暗示秋冬季节。
  • 汀沙:指河边的沙洲,是雁群栖息的地方。
  • 惊起:指被惊动而起飞。
  • 极海涯:形容飞得非常高远,极远的地方。
  • 离岳:离开高山,指离开故乡。
  • 路由赊:路途遥远,缓慢。
  • 归梦:回家的梦。
  • 参差:形容不整齐、错落的样子,暗示回家的路途艰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归梦”可以看作是对故乡思念的表现,体现了游子对家乡的向往。杜牧写作此诗时,正是对南归雁的感慨,暗含了自己身处异乡、思念故土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才华横溢,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牧晚年,表达了他对南飞大雁的感悟,借雁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闻雁》这首诗通过描绘南飞大雁的景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诗的开头,带霜的雁群在寒冷的夜晚飞往南方,它们在沙洲栖息,体现出一种孤独与冷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惊起向何处”的疑问,呈现出对雁群未来的迷茫,正如他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通过“入云声渐远”,诗人传达出一种渐行渐远的无奈,离开故乡的路途漫长而艰辛,暗示他对故乡思念的无尽。

在“归梦当时断”中,诗人将思乡之情与梦境相结合,梦境的破灭象征着对家乡的渴望无法实现。而最后一句“参差欲到家”,更是用“参差”来表达回家的艰难与不易,使整首诗流露出浓重的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雁群在寒霜中南飞,表明季节的变迁。
    • 第二句:夜晚适合栖息,展现一种宁静的氛围。
    • 第三句:雁起飞后的不确定性,暗示诗人心中的迷茫。
    • 第四句:声音渐远,象征着思乡的渴望越来越远。
    • 第五句:回家的梦断裂,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第六句:回家路途的艰难,突显归家的渴望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拟人手法,使雁群的飞行充满情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象征游子,寄托思乡之情。
  • :象征寒冷,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沙洲:体现孤独与栖息的无奈。
  • :象征遥远的希望与梦想。
  • :最终的归宿,代表温暖与安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带霜南去雁”的含义是什么?

    • A. 雁群在寒冷的天气中飞向南方
    • B. 雁群在春天飞回北方
    • C. 雁群在夏天飞往湖泊
  2. 诗中提到的“归梦”指的是什么?

    • A. 回家的梦
    • B. 梦想的实现
    •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将杜牧的《闻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思乡情感的表达上,杜牧更为直接与细腻,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文集》
  • 各类古典诗词研究的书籍和论文

相关查询

西湖游什四首 其四 西湖柳枝词 其二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三 西湖待雪三首 其二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五 西湖泛月 西湖行宫八景 其七 领要阁 西湖客舍 西湖小隐 西湖杂咏 三十年代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字旁的字 包含上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物以希为贵 豫约 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八诀 上涨 绞丝旁的字 马荔 折节礼士 颖拔绝伦 包含躁的成语 浴德 一日万机 鼻字旁的字 包含叠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持人长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