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21
润州二首
作者:杜牧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全诗翻译:
在吴亭的东边千里之外,秋天的气息萦绕,曾经在这里放歌吟唱,追忆往年游玩的时光。
青苔覆盖的寺庙中已经没有马蹄的踪迹,绿水环绕的桥边酒楼却多了起来。
南朝的诗人们大都洒脱旷达,而让我惋惜的是东晋的风流才子。
月光明亮,更让我想起桓伊的身影,耳边传来一声笛音,唤起了我出塞的愁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律,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风格清新、奔放。
创作背景:
《润州二首》创作于杜牧晚年,反映了他对南朝与东晋文人风流的向往,以及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诗中透露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杜牧的《润州二首》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他对历史与人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江南的秋天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游玩的回忆,青苔寺的荒凉与酒楼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繁华的消逝和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转向南朝与东晋的比较,表明了对东晋风流才子的眷恋与惋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无奈的感伤。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美景的描绘,更是对历史的深思,诗人与历史的对话使得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最后一句“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更是通过对扬州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豪情与壮志,令人感受到一种浸透在时光流逝中的悲壮与柔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朝与东晋文人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才子风流的向往,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润州二首》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桓伊”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南北朝
B. 唐朝
C. 东晋
D. 隋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