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

时间: 2025-04-23 05:35:36

诗句

频移带眼空,只恁恹恹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35:36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
作者:杨慎 〔明代〕

频移带眼空,只恁恹恹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通过描绘思念与相见的情感,表达了对爱侣的渴望和无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因思念而瘦弱的状态,眼睛空洞,心情恍惚;隔着时间的距离,思念越发强烈。
接着,诗人反思见面后的情感,虽然见面,但依旧感到孤寂;进一步提出疑问,相见的频繁和长久的陪伴,究竟哪一种更为美好。
最后一句强调了两人间的深情,像天生的一对莲花,紧紧相连,象征着彼此的心意和情感的牢固。


注释

  1. 频移:频繁移动,指常常变动的状态。
  2. 带眼空:带着眼泪,眼神空洞,形容悲伤的样子。
  3. 恹恹瘦:形容因思念而消瘦,精神萎靡的状态。
  4. 思量:思念、考虑。
  5. 依旧:依然如故,不变。
  6. 频相见:经常见面。
  7. 长相守:长时间地相伴。
  8. 天生并头莲:比喻天生一对,情意相投的恋人。
  9. 同心藕:同心共结的莲藕,象征着心意相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德明,号慎斋,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其才华与志向,曾任职于明朝的官场,后因政治斗争而遭贬。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擅长于词作,尤其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具有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创作于明代,正值杨慎经历政治波折、心情郁结之时。此时他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通过词作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诗人以“频移带眼空”开篇,便让人感受到思念的沉重与孤独。诗中的“只恁恹恹瘦”将思念的痛苦生动地刻画出来,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因爱而生的焦虑与愁苦。而“见了还依旧”则是对见面后的情感状态的反思,虽然相见,但依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显示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和脆弱。

接下来的“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则引发出深刻的思考,诗人探讨了爱情中相见的频率与长久陪伴的意义,流露出对深厚情感的渴望。而结尾的“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则将整首词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彼此相依,共同生长,象征着真挚的情感与不离不弃的承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杨慎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既有个人的情感投射,又涉及到人性与情感的普遍性,让人感同身受,深思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频移带眼空:频繁地移动,眼神却空洞无物,表现出诗人因思念而导致的精神状态。
  2. 只恁恹恹瘦:因为思念而身心疲惫,形容思念的沉重感。
  3. 不见又思量:不见面时更是思念,体现出思念的深刻。
  4. 见了还依旧:见面后心情并没有得到缓解,依然是孤独的状态。
  5. 为问频相见:提出疑问,探讨频繁见面与长久相守之间的关系。
  6. 何似长相守:思考真正的幸福在于长久的陪伴,而非短暂的相见。
  7. 天生并头莲:比喻理想中的爱情,天生一对,情感相互依存。
  8. 好结同心藕:象征两人心意相通,永不分离的深厚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生并头莲”,“同心藕”等,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深意。
  • 拟人:情感的表达上有对思念的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思念的苦楚与相见的无奈,探讨了爱情中相见与相守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体现内心的孤独。
  2. :象征纯洁、美好和理想的爱情。
  3. :象征情感的深厚与相互依存。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纯洁和高雅的象征,两人并头莲的比喻表达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即便经历风雨,依然能够保持真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频移带眼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平静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天生并头莲”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同心藕”是指两人心意相通的意思。(对/错)


答案

  1. B. 思念
  2. 爱情的理想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思念之情,但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月的思念与人生的哲理,情感更为广阔,意境深远。

通过对比,杨慎的《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更侧重于爱情的细腻与情感的深刻,而李清照和苏轼的作品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思念与人生哲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黄 九华菊 九华菊 金盏银台 金丝菊 金钱菊 金钱菊 金铃菊 金连菊 佳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祖传秘方 聿字旁的字 估测 捷报频传 上谄下渎 喜溢眉梢 熙缉 歺字旁的字 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学海无涯 立少观多 贵人善忘 龠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包含叹的成语 良辰吉日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