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35:36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
作者:杨慎 〔明代〕
频移带眼空,只恁恹恹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
这首词通过描绘思念与相见的情感,表达了对爱侣的渴望和无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因思念而瘦弱的状态,眼睛空洞,心情恍惚;隔着时间的距离,思念越发强烈。
接着,诗人反思见面后的情感,虽然见面,但依旧感到孤寂;进一步提出疑问,相见的频繁和长久的陪伴,究竟哪一种更为美好。
最后一句强调了两人间的深情,像天生的一对莲花,紧紧相连,象征着彼此的心意和情感的牢固。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德明,号慎斋,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其才华与志向,曾任职于明朝的官场,后因政治斗争而遭贬。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擅长于词作,尤其在对爱情的描写上具有独特的视角。
《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创作于明代,正值杨慎经历政治波折、心情郁结之时。此时他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通过词作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这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极为细腻,诗人以“频移带眼空”开篇,便让人感受到思念的沉重与孤独。诗中的“只恁恹恹瘦”将思念的痛苦生动地刻画出来,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因爱而生的焦虑与愁苦。而“见了还依旧”则是对见面后的情感状态的反思,虽然相见,但依然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显示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和脆弱。
接下来的“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则引发出深刻的思考,诗人探讨了爱情中相见的频率与长久陪伴的意义,流露出对深厚情感的渴望。而结尾的“天生并头莲,好结同心藕”则将整首词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彼此相依,共同生长,象征着真挚的情感与不离不弃的承诺。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杨慎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既有个人的情感投射,又涉及到人性与情感的普遍性,让人感同身受,深思不已。
整首诗通过思念的苦楚与相见的无奈,探讨了爱情中相见与相守的关系,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渗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纯洁和高雅的象征,两人并头莲的比喻表达了理想的爱情状态,即便经历风雨,依然能够保持真挚的情感。
选择题:诗中“频移带眼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天生并头莲”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同心藕”是指两人心意相通的意思。(对/错)
通过对比,杨慎的《生查子 其二 款残红》更侧重于爱情的细腻与情感的深刻,而李清照和苏轼的作品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思念与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