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6:42
原文展示:
日夕是西风,流光半已空。
山光渐凝碧,树叶即翻红。
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
谁怜信公道,不泣路岐中。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西风阵阵,时光已过了一半。
山色渐渐变得深邃碧绿,树叶开始变得红润。
我学识浅薄,感到惭愧于众多才俊,秋天的到来让我羡慕那些丰收的农人。
又有谁能怜悯真正的公道,沿途行人为何在岔路中泪流满面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多处于动荡之中,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创作背景:
《晚夏》为诗人在晚秋时节创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方向的思考,表达了对农人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晚夏》以晚秋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日夕是西风”直接引入了秋天的意象,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流光半已空”,更是将这种忧伤推向了深处,强调了光阴无情的特性。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山色渐深和树叶变红的景象,这些自然的变化不仅是秋天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学浅惭多士,秋成羡老农”,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识的自省与对简单生活的羡慕,表现出一种对世俗成功的反思。
最后两句“谁怜信公道,不泣路岐中”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慨世事的复杂与人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真理与公正的渴求,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真切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学识的自省和对生活的向往,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对公道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学浅惭多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谁怜信公道”中“公道”指的是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刘得仁的《晚夏》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以秋天为背景,但刘得仁更加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与社会现实,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刘得仁的诗充满了对社会公道的思考,而王维的诗则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沉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