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45
金缕曲 徐问渠六桥草堂图册
作者: 赵庆熹〔清代〕
玛瑙坡前路。认虹桥高低十里,亭台无数。
落日荒荒红不语,只照长廊短庑。
指断碣重来摩抚。南宋衣冠何处是,
算六陵并少冬青树。高隐士,自千古。
好山依旧青当户。想深宵月明人静,
水仙歌舞。我有先人祠宇在,
恰对梅花古墓。料寒食清明逢汝。
桐帽棕鞋须结社,须他年分作湖山主。
图画里,可容补。
在玛瑙坡前的道路上,看到虹桥高低起伏,延绵十里,亭台楼阁数不胜数。
落日余晖洒下,红色的光芒沉默不语,只映照着长廊和小庑。
指断了一块石碑,重回此地再次摩挲。南宋时的衣冠风采何处寻觅,
算起来六陵之地也愈发稀少冬青树。高隐士的踪迹,自古以来难觅。
美好的山依旧青翠,常常在我家门前。
想起深夜月明,人静无声,水仙在歌舞翩翩。
我有先人的祠宇就在此,正对着梅花古墓。
料想寒食和清明时节也会与你相逢。
桐帽和棕鞋必须结社,期待他年能成为湖山的主人。
图画中,或许可以填补我的心灵缺口。
赵庆熹,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闻名,善于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以历史典故寄寓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六桥草堂时,借助自然景观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先人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赵庆熹的《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开篇通过玛瑙坡前的景致引入,展现出虹桥的高低起伏,亭台楼阁的繁多,而落日的红光则为画面增添了一层静谧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指断碣的动作,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与怀念,南宋的衣冠似乎在时光中消逝,六陵的冷清更使人感到历史的无情。
在描述深夜的静谧时光,水仙的歌舞则象征着人间的欢愉与生命的延续,诗人将个人的家族历史与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意境。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期望结尾,期盼着与志同道合之人一同享受湖山的乐趣,表现出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深思,使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
玛瑙坡前路。
这里开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环境,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认虹桥高低十里,亭台无数。
描述了虹桥的蜿蜒与周围亭台楼阁的繁多,展现出诗人眼中的美景。
落日荒荒红不语,只照长廊短庑。
落日的余晖静默地洒在长廊与小庑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指断碣重来摩抚。
指尖轻抚石碑,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南宋衣冠何处是,算六陵并少冬青树。
追问南宋的衣冠风采,现在已难寻,六陵的树木也渐少,反映了对历史的感伤。
高隐士,自千古。
赞美那些隐士超脱尘世的高洁品格,表示对他们的向往。
好山依旧青当户。
对于美丽山景的依恋,似乎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想深宵月明人静,水仙歌舞。
想象深夜的宁静与欢愉,水仙的歌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我有先人祠宇在,恰对梅花古墓。
诗人提到家族的祠堂与梅花古墓,表现出对先人的敬仰。
料寒食清明逢汝。
期待在传统节日中与先人相聚,体现了对家族的思念。
桐帽棕鞋须结社,须他年分作湖山主。
表达希望结交志同道合之友,共同享受山水之乐的愿望。
图画里,可容补。
最后点出即使在图画中,也希望能填补心灵的空缺。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历史的追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先人文化的敬仰,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中提到的“虹桥”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水仙歌舞”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图画里,可容补”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