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1: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1:26
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
柳下和风百世师,有孙避地来筑室。
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
当家相傅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
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
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
更於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岳。
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
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
柝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
云居山高有三万尺,直插云天与浏江相撞。
在柳树下的和风中,百世的师傅在此讲学,有位孙子避世而来筑起了房屋。
奕叶隐居已三百年,栽下的桃树与杏树如今满川盛开。
当家人相传下来的只有一方破砚,除此之外还有九千卷的文字。
旄头毕方的书法已散失,唯有仲明的父亲再发光彩。
木叶做的衣裳,野蕨做的肠子,牙签与玉轴还堆在床上。
更在山下建了一座高阁,竹门松窗映照着林岳。
阁上诸位学子夜晚朗诵的声音,仿佛太一真人降下云鹤。
曾经有位子弟在这里读书,泮宫弹琴歌颂菁莪。
柝氏的门庭让人刮目相看,仲明依旧穿着渔夫的蓑衣。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晚年以诗名享誉。其诗风清新脱俗,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杨万里游览浏阳云居山书院时,表达了对柳仲明隐居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书院学术氛围的向往。
这首诗以“云居山”为背景,描绘了山高水长的自然景观,展现了隐士柳仲明的精神追求与学术成就。诗的开头用“云居山高三万尺”来强调山的巍峨,接着以“下插浏江上撞日”描绘出山与水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宏大的视觉感受。
通过描写柳下的和风,杨万里将隐士的高洁气质与自然结合,表现出柳仲明作为“百世师”的风范。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奕叶隐居三百年”,展现了隐士的宁静与岁月的流逝,栽桃种杏的意象则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当家相傅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展示了柳仲明的学识与传承的渊博。后面的“阁上诸郎夜诵声”描绘了书院的学习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学术的重视与对后代的期望。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云居山书院的赞美,更是对隐士生活、学术传承的深刻思考,在清新的语言中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杨万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柳仲明的赞美,承载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学术传承的重视,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题目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诗中“太一真人降云鹤”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