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0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0:22
造物那能恼我曹,软红尘里漫徒劳。
是中却有商量处,且道青原几许高。
造物主怎么能让我们生气呢,在这柔软的红尘中徒然劳碌。
然而其中却有可以商量的地方,且说说青原山有多高吧。
“青原”常被用来指代高尚的境界或理想的生活。古代文人常以山水隐喻理想的生活或精神的归宿。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哲理见长,被誉为“江南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理想的矛盾背景下,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
《题王季安主簿佚老堂二首 其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自然的深沉向往。首句“造物那能恼我曹”,开篇即以反问引入,显示出诗人对命运的无畏与超然。接下来的“软红尘里漫徒劳”,直指现实生活中的繁忙与困扰,暗示着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无奈。诗人不以世俗的纷扰为所动,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是中却有商量处”则转向积极的一面,虽说生活中有诸多烦恼,但仍有值得思考和探讨的空间,表明人们可以在困境中寻找出路与希望。末句“且道青原几许高”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人最终选择了超然与向往,构成了一幅清晰的心灵画面。
诗歌通过对命运与理想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应持有的超然态度与积极心态。
诗中“软红尘”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造物”的态度是?
诗中“青原”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