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26
书坐即摧颓,夜卧亦展转。
检校百骸间,无一得安稳。
四大元假合,解散会归尽。
何烦造化儿,前期苦相窘。
咄咄方书空,忽发一笑冁。
都缘有我相,浪把此身认。
于中有安否,随即生喜愠。
蝉声耳根响,蝇翅目中晕。
无明遍大千,袛自植愁本。
化儿安在哉?作诗谢不敏。
坐在书桌前神情颓废,夜里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检查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发现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安稳。
四大元素的结合终将散去,最终一切都将归于虚无。
何必烦恼造化的儿女?之前的苦境让我倍感窘迫。
激烈地写字时,忽然发出一声轻笑。
这都是因为我有我自己的存在,竟然让这身躯如此执念。
在这样的境遇中是否能安稳,随时会生出欢喜或愤怒。
耳边蝉声阵阵,眼前飞虫翅膀晃动。
无明的烦恼弥漫在大千世界,唯有自我滋生着忧愁的根源。
化儿又在何处呢?我作诗以谢我的无能。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仲淹,号石湖,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晚秋时节,诗人可能经历了失眠、内心焦虑的时刻,借此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自我的反省。
《秋夕不能佳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书坐即摧颓,夜卧亦展转”引入,表现了在秋夜的孤寂与无奈。接着,诗人对自身的身体与心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体现出一种无处安放的焦虑感。诗中提到的“四大元假合”则暗示着一切存在的虚幻,生命的无常让人感到无助。随后,诗人又提到“何烦造化儿”,显示了对命运的无奈与不屑。虽然有时会因书写而发笑,但那一笑却是掩饰内心的苦痛。最后,诗人以“无明遍大千”结尾,表达了对世间烦恼的深刻感悟,最终回归于对自我存在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示了范成大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内心的孤寂与焦虑,同时也反映了对自我存在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大”指的是哪些元素?
A. 土、水、火、风
B. 天、地、风、雷
C. 日、月、星、云
D. 山、河、湖、海
诗人为何在夜晚失眠?
A. 生病
B. 遇到烦恼与焦虑
C. 读书太累
D. 失去了朋友
“无明遍大千”意指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对烦恼的无知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人生的感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