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53:36
原文展示: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卧病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陷贼寄故人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寄房明府,以上俱见吟窗杂录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没有整理,心情纷乱无章。季兰在五六岁时,她的父亲抱着她在庭院中,让她吟咏蔷薇。父亲生气地说她将来必定是个行为不端的妇人。后来果然如他所言,她看到云鬟散乱,更加思念树木的枯荣。卧病在床,听到鼓声喧闹,选拔进行,旌旗拂过座位的一角。被困在贼中,寄信给故人,看不到河阳一县的花朵,只能空见青山上的三两点。寄给房明府,以上内容均见于《吟窗杂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冶,唐代女诗人,字季兰,生平不详。她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风格细腻,情感真挚。这首诗反映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冶遭遇困境时所作,通过描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环境,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整理心情的纷乱状态。接着通过季兰的童年经历,预示了她未来的不幸命运。后文通过“云鬟散”、“木枯荣”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无奈和忧虑。最后,诗人通过“陷贼寄故人”、“不睹河阳一县花”等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唐代女诗人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描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环境,诗人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季兰”是谁? A. 诗人的名字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女儿 D. 诗人的姐妹
诗中“父恚曰必失行妇也”表达了什么? A. 父亲对季兰的期望 B. 父亲对季兰的失望 C. 父亲对季兰的愤怒 D. 父亲对季兰的担忧
诗中“云鬟散”比喻什么? A. 头发散乱 B. 心情纷乱 C. 环境混乱 D. 生活困顿
诗中“木枯荣”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无常 B. 生活的变化 C. 环境的变迁 D. 心情的波动
答案:1. A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