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7:36
神宗皇帝挽辞 其二
作者: 黄裳 〔宋代〕
一息捐朝野,春秋日正中。
月明宫怨满,天远世缘空。
勇智贻王业,文章绍帝风。
生民瞻不及,终日向遗弓。
全诗翻译:
这一口气已在朝野间捐弃,春秋时节正值中间。
明月照耀,宫中怨愤满溢,天边遥远,世人缘分空虚。
勇敢的智慧为王业留下,文章传承了帝王的风范。
百姓的目光无法及,整日只能面对遗留下的弓箭。
黄裳,字景之,号山人,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怀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擅长用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此诗为黄裳为神宗皇帝所作的挽辞,反映了对皇帝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一生所做贡献的肯定,表达了对权力和生命流逝的感慨。
《神宗皇帝挽辞 其二》不仅是为神宗皇帝所作的挽联,更是对生命和权力流逝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皇帝一生的追思与感慨。
第一句“一息捐朝野”,开篇即以生命的消逝作为引子,揭示了权力的脆弱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将皇帝的生命比作一口气,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随后的“春秋日正中”,则是对时间流转的感慨,春秋交替,时间无情,令人对已逝的光阴感到惋惜。
紧接着的“月明宫怨满,天远世缘空”两句,描绘了一个孤独而怨恨的宫廷环境。月光明亮,却照不亮内心的怨恨,天边的遥远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这种情感在诗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勇智和文章则是对皇帝的赞美,显示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和影响。
最后一句“生民瞻不及,终日向遗弓”,更是道出了百姓对亡君的追思和对未来的惆怅。诗人用“遗弓”作为象征,提醒人们未尽的事业与责任,反映出一种历史的无奈与人事的沧桑。
全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亡者的悼念,又有对世事流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黄裳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独特视角。
整首诗围绕对亡君的哀悼,通过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流转,展现了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和人性的关怀。
诗中提到的“勇智”指的是什么?
a) 美德
b) 勇敢和智慧
c) 财富
d) 权力
“终日向遗弓”中的“遗弓”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辉煌
b) 未来的希望
c) 未尽的责任
d) 失败
诗中“月明宫怨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怨恨与悲伤
c) 愤怒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