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13
原文展示:
采菱曲 曹勋 〔宋代〕 修渚通阿阁,兰舟饰翠旗。 吴姬年十五,乘舟泛绿池。 菱花羞宝靥,皓腕发斜晖。 行歌櫂船去,不觉白鸥飞。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楼阁旁,长长的堤岸通向阿阁,装饰着翠绿色旗帜的兰舟停泊在那里。 吴地的少女年仅十五岁,乘坐着小船在碧绿的池塘中漂荡。 菱花在水面上羞涩地映出她美丽的面庞,她洁白的手腕在斜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动人。 她一边唱歌一边划船离去,不知不觉中,白鸥也随之飞翔。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86-1157),字伯阳,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此诗描绘了一位吴地少女在绿池中采菱的情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曹勋游历江南时所作,通过对吴地少女采菱的描写,表达了对江南水乡风光的喜爱和对青春少女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诗中,“修渚通阿阁,兰舟饰翠旗”描绘了高大的楼阁和装饰华丽的船只,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宏伟而精致的背景。接着,“吴姬年十五,乘舟泛绿池”引入了主角,一位年轻的吴地少女,她的形象清新脱俗,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诗中的“菱花羞宝靥,皓腕发斜晖”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女的美丽,她的面庞在菱花的映衬下更显娇羞,洁白的手腕在斜阳的照射下闪耀着光芒。最后,“行歌櫂船去,不觉白鸥飞”以动感的画面结束了全诗,少女的歌声和划船的动作,以及随之飞翔的白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乡生活图景。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吴地少女采菱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青春少女的赞美。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吴姬”指的是什么? A. 吴地的男子 B. 吴地的少女 C. 吴地的老人 答案:B
诗中的“菱花羞宝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的“不觉白鸥飞”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少女的孤独 B. 自然的和谐 C. 时光的流逝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