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8:15:22
原文展示:
谢岸老惠显明新芽
曹勋 〔宋代〕
幽壑乘春摘,芳芽辱见分。
莺花妨老眼,香味喜新闻。
细石飞轻雪,圆瓯泛乱云。
虽无七碗量,清兴重欣欣。
白话文翻译:
在幽深的山谷中趁着春天采摘,珍贵的嫩芽有幸被分享。
莺歌燕舞虽然妨碍了老眼,但新茶的香气却带来了喜悦的消息。
细小的石子像轻盈的雪花飞舞,圆形的茶瓯中泛起缭乱的云雾。
虽然没有达到七碗茶的量,但清新的兴致让人心情愉悦。
注释:
- 幽壑:深邃的山谷。
- 乘春:趁着春天。
- 芳芽:指嫩茶叶。
- 辱见分:谦词,表示有幸被分享。
- 莺花:指春天的景色,莺歌燕舞,花团锦簇。
- 老眼:年老的眼睛,这里指作者自己。
- 香味喜新闻:新茶的香气带来了喜悦的消息。
- 细石飞轻雪:形容泡茶时水花如细石般轻盈,像雪花飞舞。
- 圆瓯:圆形的茶杯或茶壶。
- 泛乱云:形容茶水冒出的热气像缭乱的云雾。
- 七碗量:典故出自唐代陆羽《茶经》,形容饮茶的量。
- 清兴:清雅的兴致。
- 欣欣:心情愉悦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诗见长。这首诗是曹勋感谢友人赠送新茶的诗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新茶香气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收到友人赠送的新茶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新茶香气的喜爱。在宋代,茶文化极为盛行,品茶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诗中对茶的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日采摘新茶的情景,以及品茶时的愉悦心情。诗中“幽壑乘春摘,芳芽辱见分”一句,既展现了采摘新茶的地点和时节,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分享新茶的感激之情。后文通过“莺花妨老眼,香味喜新闻”等句,进一步以春天的景色和新茶的香气为媒介,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壑乘春摘,芳芽辱见分”:在幽深的山谷中趁着春天采摘新茶,珍贵的嫩芽有幸被分享。这里“幽壑”和“乘春”描绘了采摘的地点和时节,“芳芽”和“辱见分”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分享新茶的感激。
- “莺花妨老眼,香味喜新闻”:春天的景色虽然妨碍了老眼,但新茶的香气却带来了喜悦的消息。这里“莺花”象征春天的美景,“香味”则指新茶的香气,两者对比,突出了新茶带来的喜悦。
- “细石飞轻雪,圆瓯泛乱云”:泡茶时水花如细石般轻盈,像雪花飞舞,茶杯中泛起缭乱的云雾。这里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泡茶时的景象,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
- “虽无七碗量,清兴重欣欣”:虽然没有达到七碗茶的量,但清雅的兴致让人心情愉悦。这里“七碗量”是典故,指饮茶的量,而“清兴”和“欣欣”则表达了作者品茶时的愉悦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石飞轻雪”和“圆瓯泛乱云”,通过比喻增强了诗的视觉形象。
- 对比:如“莺花妨老眼,香味喜新闻”,通过对比春天的景色和新茶的香气,突出了新茶带来的喜悦。
- 典故:如“虽无七碗量”,引用陆羽《茶经》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赠送新茶的感激和对新茶香气的喜爱。通过描绘春日采摘新茶的情景和品茶时的愉悦心情,展现了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幽壑:深邃的山谷,象征自然的宁静和深远。
- 芳芽:嫩茶叶,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新鲜。
- 莺花:春天的景色,象征生机勃勃和美好。
- 香味:新茶的香气,象征清新和喜悦。
- 细石飞轻雪:泡茶时的水花,象征轻盈和美丽。
- 圆瓯泛乱云:茶杯中的热气,象征缭乱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壑乘春摘”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A. 采摘水果 B. 采摘新茶 C. 采摘花朵
- “香味喜新闻”中的“新闻”指的是什么?
A. 新消息 B. 新茶的香气 C. 新事物
- “虽无七碗量”中的“七碗量”出自哪部作品?
A. 《茶经》 B. 《诗经》 C. 《论语》
答案:
- B. 采摘新茶
- B. 新茶的香气
- A. 《茶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茶山诗》:描述了茶山的景色和品茶的乐趣。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品茶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与陆游的《茶山诗》相比,曹勋的这首诗更注重表达对友情的感激和对新茶香气的喜爱,而陆游的诗则更多地描绘了茶山的自然景色和品茶的乐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茶经校注》:详细解读了陆羽的《茶经》,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茶文化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