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9:15
约书院诸友过石洞津检校堤役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原文内容:
天阔山头头,江空石齿齿。
清霜肃宇宙,物物露根柢。
是开明年春,万汇从此始。
人事胡不然,临流方识不。
断岸百尺悬,赤子命如寄。
示人亦真切,犹作秦越越眎。
我忧不能释,人谓我俗吏。
吏安能俗人,亦人自俗尔。
神天及游衍,忠信在参倚。
是间炯然存,精粗莫非事。
况逢道义友,眷眷不余弃。
至理互相发,俗氛安能滓。
夜寒人欲归,渔火飐汪泚。
照我方寸心,悠悠发长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高耸的山峰和宽广的江面。清晨的霜气使宇宙显得肃穆,万物都露出了它们的根基。春天的到来将万象更新,人事为何不也如此呢?在流水旁边,才真正明白生命的短暂与寄托。悬崖峭壁,赤子心如同寄托在外。所示之事也确实清晰,仍旧像古代的秦越之地。我忧虑却无法释怀,别人却认为我只是个俗吏。然而,吏又如何能俗呢?其实,都是人自我沉沦。神灵与逍遥的生活,忠信在于相互依赖。这些道理在这里熠熠生辉,粗与细并无二致。更何况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之间的情谊更是无所舍弃。真理相互启发,世俗的气氛又怎能污秽?夜深人欲归,渔火在水面上摇曳。照亮我内心的迷惘,悠然发出长长的叹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叔茂,号澄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书法家,生于1200年,卒于1270年。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著称,作品多关注自然、人生哲理及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游历石洞津的过程中,描绘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及对人事的思考,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约书院诸友过石洞津检校堤役》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诗作。开篇从壮丽的自然景色入手,展现了山川的高大与江河的宽阔,给人以开阔之感。诗中通过清霜、万物、春天的变化,传达出生命的短暂与更新的哲理。作者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引入了对人事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中提到“赤子命如寄”,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显示出人生的脆弱和寄托的主题。魏了翁对俗人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在这首诗中提到的“忠信在参倚”,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自然景观引申到人生哲理,最后以渔火点亮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在迷茫中寻找方向的渴望。夜深时分,归家的渔火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心灵的归属,给人以温暖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自然与人生的辩证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启示了人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真理、友情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子命如寄”是什么意思?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的?
“夜寒人欲归”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