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内贵何妨知我希》

时间: 2025-04-26 21:31:27

诗句

内贵何妨知我希。

芳荪纽佩石兰衣。

不教尘外专云壑,准向人间驾使騑。

忧国梦,绕端闱。

静言思奋不能飞。

时因风雨思畴昔,叹两苏公盍不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1:27

原文展示:

内贵何妨知我希。芳荪纽佩石兰衣。不教尘外专云壑,准向人间驾使騑。忧国梦,绕端闱。静言思奋不能飞。时因风雨思畴昔,叹两苏公盍不归。

白话文翻译:

这位内廷的贵人,何妨知道我有多么渴望呢?我佩戴着芳香的荪草,身穿着石兰花的衣服。然而不让外界的尘嚣专注于山水之间,倒是让我想要在人间驾驭骏马。忧国的梦,萦绕在宫门之旁。静静地思念,心中奋发却无法飞翔。此时因风雨而思念往昔,感叹两位苏公何时才能归来?

注释:

  • 内贵:指内廷的贵人,暗示对权贵的渴望。
  • 芳荪:一种香草,常用作佩饰,象征清雅。
  • 石兰:一种花,象征高洁。
  • 尘外:指尘世之外的环境。
  • 云壑:形容山水的幽静。
  • 驾使騑:意为驾驭骏马,象征对自由的向往。
  • 忧国梦:指为国家忧虑的梦境。
  • 端闱:指宫廷的门口。
  • 静言思奋:指在安静中思念,心中激励却无法实现的情感。
  • 两苏公:指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都是著名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华,号静庵,宋代诗人,与苏轼等人同为文坛中重要的作家。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乱和政治波动的时期,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自由的渴望相互交织,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感悟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抒发诗人对权贵和自由的渴望,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句“内贵何妨知我希”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内廷权贵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显示出一种隐秘的自卑感。接下来的描写“芳荪纽佩石兰衣”则将诗人清雅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他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而“忧国梦,绕端闱”则把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静言思奋却不能飞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心中激情的无奈与束缚。最后的“叹两苏公盍不归”则是对苏轼和苏辙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与思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魏了翁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贵何妨知我希:内廷的贵人,何妨知道我的渴望。
  2. 芳荪纽佩石兰衣:我佩戴着芳香的荪草,身穿石兰花的衣服,显出我的清雅。
  3. 不教尘外专云壑:不让世俗的尘嚣专注于山水之间,表现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4. 准向人间驾使騑:我想在人间驾驭骏马,象征对自由的追求。
  5. 忧国梦,绕端闱:为国家忧虑的梦萦绕在宫门之旁,反映出对国家的关心。
  6. 静言思奋不能飞:在安静中思念,心中激励却无法实现,表现出内心的无奈。
  7. 时因风雨思畴昔:因风雨而思念过去,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8. 叹两苏公盍不归:感叹两位苏公何时才能归来,表现出对志同道合者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驾使騑”寓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忧国梦,绕端闱”展现了情感的对称与和谐。
  • 排比:句中多个“思”字的重复加深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通过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展现出深刻的社会关怀与个人理想的冲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荪:象征清雅与美好,代表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石兰衣:象征高洁与优雅,体现了诗人的品位。
  • 云壑:象征清幽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静谧的向往。
  • 骏马:象征自由与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苏公:象征理想的文人,展示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内贵何妨知我希"中的“希”指的是什么?

    • A. 渴望
    • B. 知道
    • C. 希望
  2. “芳荪纽佩”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贫穷
    • B. 清雅
    •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两苏公”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和苏辙
    • B. 苏东坡和苏小妹
    • C. 苏轼和李白

答案:

  1. A. 渴望
  2. B. 清雅
  3. A. 苏轼和苏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魏了翁与苏轼: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但魏了翁的词更多体现出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而苏轼则在豪放中带有更多的豁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魏了翁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奉陪子安诸公游石门 观傩 夜宿昭亭寺舍弟以公事归城中与梅公泽邵公序昆仲待月山亭取酒共饮明日舍弟有诗次其韵 访雪峰真歇禅师 次韵瑀老空间 门下大资颜公挽诗三首 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 次韵王才少师杂花五首 再用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匕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名山事业 山馆 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横加指责 弋字旁的字 潜移默转 取乱存亡 孝经起序 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折足覆餗 赤眼鳟 握钩伸铁 失而复得 包含凑的成语 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