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游洞》

时间: 2025-05-07 08:52:32

诗句

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

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32

原文展示: 三游洞 俞彦 〔明代〕 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

白话文翻译: 洞内的世界广阔无垠,洞外的日月悠长无尽。峡谷中的山峦仿佛驱赶着波涛奔涌而来,平原上的草木青翠一片,茫茫无际。

注释:

  • 洞里天地阔:形容洞内空间广阔,如同另一个世界。
  • 洞外日月长:指洞外的日月运行不息,时间漫长。
  • 峡山驱涛来:峡山,指峡谷中的山峦。驱涛,比喻山势如波涛般汹涌。
  • 平楚青茫茫:平楚,指平原上的草木。青茫茫,形容草木茂盛,一望无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三游洞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洞内外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三游洞的内外景象。首句“洞里天地阔”,通过“天地阔”这一夸张的表达,展现了洞内空间的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次句“洞外日月长”,以“日月长”来比喻时间的悠长,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峡山驱涛来,平楚青茫茫”,通过“驱涛”和“青茫茫”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峡谷中山峦的雄伟和平原上草木的茂盛,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里天地阔”:通过“天地阔”这一夸张的表达,展现了洞内空间的广阔无垠,给人以无限遐想。
  • “洞外日月长”:以“日月长”来比喻时间的悠长,暗示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
  • “峡山驱涛来”:通过“驱涛”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峡谷中山峦的雄伟和动态美。
  • “平楚青茫茫”:以“青茫茫”来形容平原上草木的茂盛,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修辞手法:

  • 夸张:“洞里天地阔”中的“天地阔”是一种夸张手法,强调了洞内空间的广阔。
  • 比喻:“峡山驱涛来”中的“驱涛”是一种比喻手法,将山峦的动态比作波涛的奔涌。
  • 对仗:“洞里天地阔,洞外日月长”中的“洞里”与“洞外”,“天地阔”与“日月长”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三游洞内外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宇宙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洞里天地阔:洞内的广阔空间,象征着无限的想象和探索。
  • 洞外日月长:日月的悠长,象征着时间的永恒和自然的循环。
  • 峡山驱涛来:峡谷中山峦的雄伟,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力量。
  • 平楚青茫茫:平原上草木的茂盛,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洞里天地阔”形容的是什么? A. 洞外的景象 B. 洞内的空间 C. 峡谷的山峦 D. 平原的草木

  2. “洞外日月长”中的“日月长”比喻的是什么? A. 时间的短暂 B. 时间的悠长 C. 空间的广阔 D. 自然的循环

  3. “峡山驱涛来”中的“驱涛”是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对仗 D. 拟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该诗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可以将俞彦的《三游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而俞彦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悠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王维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平彝所 咸淳乙丑良月同张彭二寅契游七星岩因以纪胜 怀王来硕 经东阿怀曹子建 小孤山 咏和蒋一梅老师百寿图二首 其二 咏和蒋一梅老师百寿图二首 其一 蓉湖即景 观幽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巧妙绝伦 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瞠目咋舌 包含对的成语 省用足财 青字旁的字 包含危的词语有哪些 权用 回衡 三吴 長字旁的字 耳食之论 惊事 武诫 三框儿的字 魚字旁的字 好谀恶直 包含倈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