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26
原文展示: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刘采春 〔唐代〕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白话文翻译: 在那年离别的日子,我以为你会住在桐庐。然而在桐庐我找不到你的踪影,今天却收到了来自广州的书信。
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采春,唐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她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后,原本以为亲人会居住在桐庐,但后来发现亲人并不在那里,直到收到来自广州的书信,才得知亲人的消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那年离别日”和“只道住桐庐”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诗人的期待,而“桐庐人不见”则透露出失望和焦虑。最后的“今得广州书”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同时也加深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地点的转换和书信的传递,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与期待。诗人通过对亲人去向的预期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消息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桐庐”是指哪个地方? A. 浙江省杭州市 B. 广东省广州市 C. 江苏省南京市 D. 北京市 答案:A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愤怒 B. 喜悦 C. 思念 D. 恐惧 答案:C
诗人最后从哪里得到了书信? A. 桐庐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