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时间: 2025-05-02 05:56:26

诗句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6:26

原文展示: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刘采春 〔唐代〕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白话文翻译: 在那年离别的日子,我以为你会住在桐庐。然而在桐庐我找不到你的踪影,今天却收到了来自广州的书信。

注释:

  • 桐庐: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 广州:地名,今广东省的省会城市。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采春,唐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作流传后世。她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后,原本以为亲人会居住在桐庐,但后来发现亲人并不在那里,直到收到来自广州的书信,才得知亲人的消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中的“那年离别日”和“只道住桐庐”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和诗人的期待,而“桐庐人不见”则透露出失望和焦虑。最后的“今得广州书”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同时也加深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地点的转换和书信的传递,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那年离别日”:开篇即点明离别的时刻,营造了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氛围。
  • “只道住桐庐”: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去向的预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亲人的关心和期待。
  • “桐庐人不见”:现实与预期的不符,带来了失望和焦虑。
  • “今得广州书”:意外的消息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加深了对亲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桐庐人不见”与“今得广州书”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情感的转变。
  • 省略:诗中省略了具体的情感描述,通过地点和书信的转换,让读者自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与期待。诗人通过对亲人去向的预期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消息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庐:代表了诗人的期待和关心。
  • 广州:代表了意外的消息和惊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桐庐”是指哪个地方? A. 浙江省杭州市 B. 广东省广州市 C. 江苏省南京市 D. 北京市 答案:A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愤怒 B. 喜悦 C. 思念 D. 恐惧 答案:C

  3. 诗人最后从哪里得到了书信? A. 桐庐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同样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相思》与刘采春的《啰唝曲·那年离别日》:两者都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背景,而刘采春的诗则更侧重于地点和书信的转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刘采春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女诗人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女诗人的作品,包括刘采春的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王景】 效古二首 赠瑕丘王少府 感兴其二 相和歌辞。长信怨 别韦少府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赠从弟冽 江行寄远 禅房怀友人岑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雉 齲字旁的字 唯唯否否 提手旁的字 迾宫 突骑 双人旁的字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爪字旁的字 一厢情原 遮地漫天 釒字旁的字 社燕秋鸿 死里求生 方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