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颂古》

时间: 2025-05-03 15:43:51

诗句

若知天地本同根,终不应来更问人。

却得南泉亲指似,等闲花发梦中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43:51

原文展示:

若知天地本同根,终不应来更问人。
却得南泉亲指似,等闲花发梦中春。

白话文翻译:

如果你知道天地其实是同一个根源,那就不应该再去询问他人。
却得南泉亲自指教,就像在梦中平常看到花开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若知:如果知道。
  • 天地:宇宙和自然的总称。
  • 同根:同一源头,表示万物皆出自同一根源。
  • 终不应:最终不应该。
  • 更问人:再去询问别人。
  • 南泉:南泉禅师,是中国著名的禅宗大师。
  • 亲指:亲自指教。
  • 等闲:平常、随意。
  • 花发:花开,春天的象征。
  • 梦中春:在梦中看到的春天,意指美好而虚幻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南泉禅师:南泉普愿,唐代著名禅宗大师,常被引用于禅宗故事中,象征智慧和启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道颜,宋代高僧,禅宗大师,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常反映其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觉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繁荣期,禅宗思想影响深远,诗人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宇宙和人生本质的理解,强调内心的修行,抒发对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颂古》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前两句表达了对天地本源的思考,强调个体与宇宙的联系,提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应依赖他人,而应从内心去领悟。这种思想反映了禅宗追求直觉与内在觉悟的精神。

后两句提到南泉禅师的指教,表明了对智慧的尊重与追求,同时通过“梦中春”的意象,揭示了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这样的表达方式,既有具体的形象,又具有抽象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与悟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哲学的深邃也有生活的温情,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境界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切理解,给读者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若知天地本同根:如果你能理解宇宙万物的根本是相同的。
  2. 终不应来更问人:那么就不应该再去向他人询问。
  3. 却得南泉亲指似:然而,南泉禅师的直接教导就像是启迪。
  4. 等闲花发梦中春:如同在梦中随意看见花开春天那般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泉的教导比作梦中的春天,传达出智慧的自然与美好。
  • 对仗:诗中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呼唤人们内心的觉醒,强调自我领悟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对宇宙的思考,还传达了禅宗的精髓,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地:象征广阔的宇宙,代表自然的本源。
  • 南泉:象征智慧与启迪。
  • 花发:象征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希望。
  • 梦中春:象征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泉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禅宗大师
    C. 一位政治家
    D. 一位商人

  2. “若知天地本同根”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一切事物都是独立的
    B. 万物皆有联系
    C. 人与自然无关
    D. 只应问他人

  3. 诗中提到的“梦中春”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命的消亡
    B. 理想与美好
    C. 战争与痛苦
    D. 忘却与逃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关于思乡与自然的感悟。
  • 《登高》(杜甫):对人生与自然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颂古》: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孤独与饮酒的乐趣,而《颂古》则偏向于哲理与智慧的追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禅宗与诗歌》
  • 《宋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思佳客·次韵和江南雨 思佳客 纳凉 思佳客 曾孙百朝,爽翁以词见贶,次韵奉酬 思佳客 即景写怀,寄外子 思佳客 其二 思佳客 其一 思佳客 癸未立春日作 思佳客 涉江词读后 思佳客 思佳客 其三 游仙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喟然长叹 俪祉 豆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材优干济 下气怡声 走字旁的字 包含赃的成语 漏月 愧悦 聪明能干 提土旁的字 斋屏 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上蹿下跳 馬字旁的字 东拼西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