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1:27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夜里,我兴致勃勃地吟诗作对,明月照耀着谢公的楼台。
影子在重重的门后静静地闭合,寒意在孤独的树木间悄然升起。
喜鹊因惊动而随风散落的叶子,萤火虫也远远地飞入烟雾之中。
今夜,遥望天边,清冷的月光照耀着,心中却生出几分愁绪。
作者介绍:钱起,字仲明,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40年,卒于约795年,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月夜等自然景象,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寄情于山水月色,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志向。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孤独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清冷的秋夜,诗人以月光为媒介,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开篇“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展现了诗人兴致勃勃的状态,然而随着后文的展开,诗人却逐渐沉浸在孤独与惆怅之中。通过“影闭重门静”与“寒生独树秋”的描写,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冷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清冷的气息。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两句,生动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尤其是萤火虫与落叶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暗含着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最后一句“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则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诗人心中却隐隐泛起忧愁,似乎与这清冷的夜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孤独境遇的深切反思,充分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秋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呈现出一种清冷而沉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谢公楼”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苏轼
B. 李白
C. 谢安
D. 杜甫
诗中的“影闭重门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无奈
诗的最后一句“清光几处愁”表达了什么?
A. 高兴
B. 愁苦
C. 希望
D.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但王维更侧重于隐居生活的恬淡,而钱起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也有所不同,王维的山水更显宁静,而钱起的月夜则透出一丝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