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4:43
追欢逐乐少闲时,
补贴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
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
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
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
犹自咨嗟两鬓丝。
追逐欢乐和乐趣的时间少之又少,
弥补这一生的追求总是显得迟缓。
哪里有花开的地方我曾经看过?
谁家的美酒已经酿好我却不曾先知。
在石楼下的月光下吹着芦管,
在金谷前的风中舞动着柳枝。
十次听到春天的啼鸣,已变得如莺舌般清脆,
三次厌恶老态丑陋,想要换回年轻的眉妆。
快活的日子一过就难以再分辨,
如今我只叹息两鬓的白发。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擅长描绘民生疾苦与自然风光。
《追欢偶作》创作于白居易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事业与家庭压力交叠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欢乐与青春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于人生短暂的思考。
《追欢偶作》呈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追逐欢乐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中闲暇时光的珍惜。开篇即以“追欢逐乐少闲时”引入,显示出对快乐时光的渴望与生活的忙碌,紧接着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进一步引导读者思考“补贴平生得事迟”的感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情世态,传达了白居易对生命乐趣的真正理解。石楼月下与金谷风前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愿望。同时,十听春啼与三嫌老丑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对美好青春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恐惧,增强了诗的哲思性。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感悟,既有对欢乐的追求,也有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快乐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白居易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传达了对青春与美好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不易的深刻理解。
白居易的号是什么?
诗中提到“石楼月下”,这一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十听春啼变莺舌”的意思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