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黄山谷三游洞题名 其三》

时间: 2025-05-06 02:30:41

诗句

岩岫新奇未赋诗,重扃秉烛有微思。

散花一著终成累,寄语人天共护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41

原文展示:

岩岫新奇未赋诗,
重扃秉烛有微思。
散花一著终成累,
寄语人天共护持。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谷的岩石和山岫都新奇得很,我尚未写下诗篇。
关上重重的门,手持烛光,心中默默思索。
散落的花朵一旦开落,终究会成为负担,
我寄语于天地,希望能得到共护和扶持。

注释:

  • 岩岫:指山岩和山谷,形容自然景观的奇特。
  • 重扃:形容门锁得很严,表示对于内心世界的封闭。
  • 秉烛:手持蜡烛,表示在黑暗中思考或阅读。
  • 散花一著:散落的花朵,指自然界中的事物,暗示着短暂和无常。
  • 寄语:寄托心声或希望,表达作者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绍箕(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山的三游洞,探访自然的同时,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与人生的短暂,因而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字句上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人通过对黄山谷的描绘,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开篇“岩岫新奇未赋诗”,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惊叹与追求,似乎在说即使再美的景色,也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接着“重扃秉烛有微思”,则转向内心的沉静,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思索生命的意义。散花的意象引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花落终成累,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责任。最后一句“寄语人天共护持”,则寄托了希望,表达了对天地的依赖与对未来的期盼,呈现出一种哲理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岫新奇未赋诗:描述自然景观的奇特,表达对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暗示诗人尚未能将这种美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2. 重扃秉烛有微思:通过“重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封闭与孤独,手持烛光则象征着思考的明亮与深入。
  3. 散花一著终成累:花朵的凋零引发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会消逝,成为负担。
  4. 寄语人天共护持:最后表达了对生命的希望与依赖,期待自然的庇护,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散花”比作生命的短暂,体现了生命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寄托与希望。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反思人生,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岫:象征着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 散花: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 烛光:象征着智慧与思考的光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重扃”指的是什么?

    • A. 关上门
    • B. 打开窗
    • C. 走出门
  2. 诗人在夜里做什么?

    • A. 睡觉
    • B. 思考
    • C. 唱歌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对生命的思考
    • C.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黄绍箕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自然的互动,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隐逸之美。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绍箕研究》
  • 《中国山水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 冬景 舟雪洒寒灯 夏景 其二 夏雨生众绿 冬景 独钓寒江雪 夏景 其一 松凉夏健人 水调歌头 其七 中秋口占 念奴娇·先生自寿 洞仙歌(器之高谊,取前月青山洞仙歌华余重寿,走笔谢之) 八声甘州(贺词) 金缕曲(九日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羽字旁的字 庸众 牵黄臂苍 人非木石 绞丝旁的字 才藻艳逸 爿字旁的字 穷荒绝徼 卓荦超伦 次止 溃兵游勇 包含慑的词语有哪些 归心如飞 乛字旁的字 言之有故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